1、什麼是睡眠?
這個問題似乎人人都知道。兩眼閉上,一幽香夢,幾聲呼嚕,就進入了夢鄉,這就是睡眠。答案真是這樣嗎?否!睡眠是一種生理需要,是每人每天都需要的一種體係方式,是大腦運動的休整期,是身體能量的聚積期,合理的睡眠是健康身體的一個保證。
用幾句話能表達清楚嗎?事實上很難。人類對睡眠的認識有一個過程。最初法國學者認為:睡眠是由於身體內部的需要,使感覺活動和運動性活動暫時停止,給予適當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覺醒的狀態。後來由於人們認識了腦電活動,又認為:睡眠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而近些年的研究認為: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並有專門的中樞管理睡眠與覺醒,睡時人腦隻是換了一個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和體力的恢複;而適當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也是取得高度生產能力的保證。
睡眠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雖然睡眠如此重要,有多少人關注過睡眠?其實睡眠不安是全球性的問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荷加重,嚴重影響了睡眠。有“世界環境日”、“世界人口日”,於是也有了這樣一個日子“世界睡眠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每年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意在大家都來關注睡眠。睡眠過程中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獲得了保護。神經細胞興奮時,會消耗細胞內的物質,當它們被抑製時,就會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得到補償。隻有睡眠,才能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得以抑製,使腦力工作能力得以恢複,這是其他任何休息方式所不能代替的。睡眠時大腦處於抑製狀態,體內各種生理指標都減弱。呼吸變慢變緩,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下降,肌肉鬆弛,代謝降低,即身體一切器官都處於低能狀態。這樣,就會使人體疲勞得以消除,重新得到積累能量的機會,因此睡眠醒來後,人人都覺得自己精力充沛了,思維敏捷了。這就是睡眠帶給人類的作用。
2、你睡得好嗎?
從2002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開始的全球睡眠調查共進行了6個月,中國是這次睡眠調查的重點國家,被調查人數1萬餘人。
大約四成中國人飽受著失眠的困擾,卻隻有1/4的人選擇去醫院就診。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在北京公布了首次全球睡眠調查中國地區的初步結果。
專家們發現,因易醒、醒得過早、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不好等而存在失眠問題的達42.5%,由此而帶來的影響是白天精神不振、打瞌睡;27.7%的人情緒不佳、煩躁、易怒;38.9%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易發生事故;76%的人免疫力下降。睡眠障礙患者不僅健康受到影響,而且活動受限,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睡眠障礙將導致全社會醫療資源消耗增加,事故發生率上升。失眠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80多種疾病,盡管睡眠障礙危害如此嚴重,卻並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一是醫務工作者不重視,二是失眠者自身不重視,三是家人不重視,對於睡眠障礙治療都缺乏科學了解。他們治療睡眠障礙主要依靠口服鎮靜藥物,而這些藥物有很強的依賴性和副作用;中成藥療效慢長,效果不明顯;保健品不是藥品,起不到治療作用。所以,失眠者對於選擇藥物治療一直心存疑慮。
我們睡得好嗎?我們該怎樣去治療呢?麵對國人存在的嚴重睡眠障礙問題,有關專家呼籲:關注睡眠健康,選擇科學治療,安全用藥。
每個失眠者要充分認識到,有了失眠應及時治療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3、WHO為什麼要製定“世界睡眠日”?
法國賽諾菲聖德拉堡民生和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IFMHN)共同製定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WWPSH),他們達成了共識,為了提高人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推出“世界睡眠日”,時間定在每年春季的3月21日,這是春季的第一天,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世界睡眠日"是一個人為設定的日子,這個日子的設定,並不是讓全世界的人在這一天放下工作,全體安然入眠,而是讓全世界關注所有該睡覺而睡不著的人群。
2002年第一個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睜開眼睛睡覺",這當然不是讓我們真的瞪大眼睛入睡,而是提醒我們:睡眠對一個人真的很重要。
2003年的主題是“良好睡眠,成功之源”。
2004年的主題是“睡出健康來”。
2005年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走進社區”。
4、什麼是健康的睡眠?
人們天天都要睡覺,但怎樣的睡眠才是健康的呢?簡單地說有三點:
(1)睡眠量:一般7~9小時
人體對睡眠的要求,一般青壯年一夜睡7~9小時,少年和幼兒增加1~3小時,老年人減少1~3小時。新生兒一天要睡20小時之多,嬰兒需要14~15小時,學齡前兒童需要12小時,小學生10小時,中學生9小時,大學生與成人一樣需要8小時,老年人因新陳代謝減慢,睡眠需要6~7小時。新的研究表明,一般人可能隻睡7個小時就足夠了,且7小時睡眠更有利於健康,一晚隻睡7小時的人可能是最長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