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芒果TV:特別的自製 給特別的粉絲(2 / 2)

相對於在自製劇上大規模投入,芒果TV對自製欄目的探索相對謹慎很多。在目前芒果TV平台上,自製欄目數量較少且多以娛樂資訊類為主,完全獨播的大型欄目目前還在策劃當中。雖然網絡傳播速度驚人,但娛樂節目在互聯網播出所能掀起的社會聚焦性仍然無法同電視劇匹敵。《爸爸去哪兒》如果隻在優酷或者芒果TV等網絡平台播出,未必能取得現在的關注度。而網絡綜藝節目的大投入也未必能獲得廣告市場的認同,風險係數較高。

“網絡獨播的綜藝節目,我們要從輕量級、創意型開始逐漸試探,隨著網絡聚焦能力逐漸成熟而逐步加大力度;而網絡劇相對來說容易進入且成功案例不在少數,‘一劇兩星’政策之後,也有越來越多的製作公司開始為互聯網製作節目。”張若波表示,芒果TV的自製內容要首先從自製劇做起。

“鑒賞師”團隊

依托湖南衛視平台,芒果TV對年輕受眾的心理把握以及內容團隊的搭建頗有自信。“在傳統媒體的內容與生產團隊、生產係統上,我們還占據一定高度。團隊能力上,我們也具有一定優勢。”張勇說。

芒果TV的自製劇團隊基本沿襲了湖南衛視的團隊模式。在製播分離成熟的電視劇市場,電視台一般隻會保持一兩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規模自製團隊,大部分電視劇均購買自社會製作機構,因此對優秀電視劇的敏銳嗅覺成為電視台購劇的重要技能。湖南衛視就擁有一支精幹隊伍專門負責網羅優秀劇本。

張若波在芒果TV也組建了類似的隊伍。“我們沒有導演也沒有編劇,我們隻有一幫‘鑒賞師’。”張若波的介紹舉重若輕,該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劇本,“他們對選中的劇本會進行評估,評估後決定是否投拍,然後聯係有意向的導演和演員。”

目前,芒果TV的鑒賞師團隊有十餘人,規模與湖南衛視的自製團隊相似。每位鑒賞師大都在影視圈浸淫多年,擁有大量的外聯關係,能從眾多導演、編劇手中搜羅形形色色的劇本。而為了所選劇本更貼近互聯網屬性,除了原有的電視台人員,芒果TV也在社會上招聘了其他買手。

受體製所限,芒果TV的薪酬收入顯然不如市場化運作的企業,如何保持團隊的穩定和工作熱情?張若波自有他的“獨門秘笈”。“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個Big Game,我隻是在玩個大遊戲而已。我跟我的員工們也這樣說,工作獲得成就感後多好玩,有時比單純的金錢激勵更有效。所以我們強調,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現在全員的工作狀態基本是這樣一個氛圍。”

芒果自製基因

雖然芒果TV與湖南衛視關係千絲萬縷,但二者畢竟是不同性質的平台,受眾也有所差別。因此,在湖南衛視表現強勢的題材未必在芒果TV自製上也能取得良好效果。為了尋找適合芒果TV的自製內容,張若波鼓勵手下員工嚐試各種題材,“慢慢探索,花點小錢探探路”。目前在網絡劇製作上,芒果TV涉獵的題材有懸疑、恐怖、古裝愛情等等。

在張若波看來,內容製作首先需要廣泛嚐試,其次要有規模效應,而品牌就是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果視頻網站最後的競爭是內容,那就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機會。就比方說《爸爸去哪兒》的成功,這不是製片人一人的原因,而在於整個團隊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基因。”張若波表示,目前的自製探索就是希望早日形成屬於芒果TV的基因。

張勇對芒果TV自製內容的態度也是“慢火細烹”,“創意內容很難列在計劃中,今年我們還不知道芒果TV的內容在哪兒,但隻要堅持差異化,我相信內容會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