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能夠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對我來說意義是很深遠的。首先,它是對我的過去3年多付出的一個肯定。其次,它會鞭策我更進一步的努力。人們常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想我是幸福的,我愛我現在從事的光電通信研究,我愛生我養我的偉大祖國!在海外學習奮鬥,希望在畢業之後,能夠回國為國家光電事業盡一份心,添一份力,不辱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楊奇
楊奇,2009年獲獎者,留學澳大利亞。
1981年出生,2004年獲華中科技大學電信係提高班學士學位,2006年獲華中科技大學電信係碩士學位。隨後出國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2010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在讀期間,曾獲澳大利亞政府、墨爾本大學多份獎學金。發表文章總數為30餘篇,其中包括3篇在國際知名光電會議OFC post-deadline文章,和1篇invited報告。2008~2009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實習工作,獲貝爾實驗室高速電子設計部門最佳實習生獎。
記得年少時很喜歡一部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裏麵講述了以錢學森、吳健雄等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為原型的年輕人在美求學的辛路曆程。每每看到他們秉燭達旦,攻克難題的鏡頭,心裏便倍受激勵;而看到他們衝破重重阻礙,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更是熱血沸騰。數年後,自己竟也成了海外學人。隨著祖國的昌盛富強,現今的海外學人地位和生活都遠勝老一輩科學工作者,而他們骨子裏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仍鞭策著我們向前。“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是一項榮譽,一次鼓勵,更是祖國的一份期望,一份托付。作為年輕一代的科學工作者,我們欣然接受這份托付,為祖國科學事業鞠躬盡瘁。 ——焦陽
焦陽,2009年獲獎者,留學美國。
1983年出生,2005年獲北京大學力學係學士學位,同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力學與航天工程係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複合材料的結構性質及優化設計、非各向同性納米顆粒自裝配機製、玻璃態物質及無序固體、顆粒填充問題,以及隨機幾何等課題的研究。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12篇刊登在《自然》、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E、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等核心期刊上(另有多篇文章送審);並多次受邀請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與導師托誇特(S.Torquato)合作的關於多麵體顆粒最優填充問題的論文被《自然》雜誌作為封麵故事刊登,並被眾多媒體報道。
本科期間,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並獲得Hosogoe獎學金、力學攀登獎學金以及中國科學院獎學金。博士期間,榮獲Princeton Graduate Fellowship、Martin Summerfield Fellowship、Wu Prize for Excellence、Ray Grimm Prize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等獎項。
美國物理協會(APS)會員、美國材料研究協會(MRS)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