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巍,2009年獲獎者,留學德國。
1981年出生,2003年6月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測繪工程本碩連讀班,2007年5月獲得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大地測量與地理信息工學碩士學位,師從慕尼黑工業大學副校長孟立秋教授。2007年6月起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和德國宇航中心(DLR)從事基於多源遙感平台的智能城市空間信息探測和分析研究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教學工作,並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烏維·斯蒂拉(Uwe Stilla)教授 和斯蒂芬·辛茨(Stefan Hinz)教授。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學科國際頂級SCI雜誌和EI學術會議中發表了15篇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口頭報告8次,特邀報告2次。研究課題亦受到德國巴伐利亞州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曾獲2009國際城市遙感大會最佳學生論文獎、德意誌學術交流中心(DAAD)助教獎學金、慕尼黑工業大學優秀外國學生獎學金、武漢大學優秀畢業生、湖北省優秀本科論文等榮譽。作為德國代表團成員赴武漢參加德中學術年“德中同行”活動,在城市遙感與測繪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亦受中國科學院邀請參加在電子所舉辦的先進微波成像技術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航空遙感係統工程”的建設谘詢。
常言道:水有源,樹有根,獲獎莫忘國家恩!沒有我們偉大祖國的開放,也不會有我今天的留學。沒有父母親精神上的支持,同樣不會有我的今天。當然還有中國駐法國使館教育處這個我們留法學子的家,離開這些老師們的關心幫助和舉薦,一樣不會有我今天的獲獎。
讓我們這些學子,從小家開始,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更加努力地建設我們親愛的祖國,奉獻為大家,如此才能不辜負今天授予我們的這個榮譽。期望在學成後能夠回到祖國,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投入到新一輪的為國服務中。 ——胡曉蘇
胡曉蘇,2009年獲獎者,留學法國。
1979年出生,1999年從江蘇省無錫船舶工業學校船舶設計及其製造專業畢業,被保送進入武漢理工大學,學習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2003年自費留學法國,經過3個月的語言強化學習後,成為法國路易·巴斯德大學(斯特拉斯堡一大)流體與固體力學研究院第一個亞洲學生,攻讀碩士學位,2005年7月順利畢業。
隨後經中國駐法國使館教育處老師的推薦,到法國梯艾荷(Thiers)卡爾托利(Cartolux)公司工作,擔任研發工程師,這1年寶貴的工作經驗,不但豐富了個人經曆,而且更進一步激發了繼續深造的強烈願望。
2006年10月成功申請到了法國布萊斯·帕斯卡大學(克萊蒙費朗二大)博士及法國阿列省科研獎學金,邁進了“概率力學在生物力學上的應用”這一新興尖端領域的大門,師從該領域的大師米歇爾·格裏(Michel Fogli)教授。
來墨爾本幾年,經曆了許多事,見了不少世麵。磕磕碰碰當中,在家人、師長、朋友們的照顧下,一路走來,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獎項,算是對這幾年的付出和所有關心我的人的一個回報。
在博士學習期間,我很幸運地參與了威廉·施爾(William Shieh)教授在世界首創的一個課題(Coherent Optical OFDM)的整個研究過程。並且於此後的3年時間裏,在各個成員的努力工作下,我們不斷完成和刷新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實驗,受到世界的關注。我也有幸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近1年時間,開創了實時處理Coherent Optical OFDM的先河,並獲得實驗室最佳實習生等榮譽。那段日子,不分晝夜的工作,最後得到肯定,是我一輩子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