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作者:
身在海外求學,總有一份對親人和祖國的牽掛,也感受著來自親人的關愛和期望。今天,這份來自祖國的獎學金,再次將這份感情緊緊係起。這份認可和鼓勵,將激勵我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我真心希望,一路養育我,支持我,愛護我的家人、老師和朋友能在此刻,與我一起分享獲獎的喜悅,也見證我科學道路上更開闊的前行。 ——李寒瑩
李寒瑩,2009年獲獎,留學美國。
1980年出生,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本科、碩士導師汪茫、孫景誌、陳紅征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現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師從鮑哲南教授。
曾獲美國材料研究學會優秀博士生銀獎,康奈爾大學Ta-Chung and Ya Chao Liu獎,McMullen Fellowship,浙江大學楊士林-建滔獎學金。
研究涉及生物礦化、仿生晶體、有機晶體管、太陽能電池和有機發光器件等領域,發表科技論文24篇,被引用280次。一些成果發表在《科學》、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期刊,並受到主流科學媒體的報道推薦,包括《科學》、《自然-化學》雜誌,美國化學會C&E News和英國物理學會IOP Physics World等。2009年7月,該成果在Gordon(薄膜及晶體生長)會議上作為“熱點研究”進行了報告。同年9月受邀在英國Euromat會議上報告該研究。
“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是一份莫大的榮譽,用這樣一份榮譽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一個句號,是再完美不過的結局;同時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滿含著祖國的關懷和期望。
“優秀”已在獎狀上定格,我能做的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把“優秀“鍛煉成一種習慣,為祖國,為父母,為自己;同時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祖國,感謝父母,感謝所有關懷、愛護、幫助過我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
衷心祝願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宋學官
宋學官,2009年獲獎者,留學韓國。
1982年出生,2004年獲大連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士學位,2007年獲韓國東亞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起在韓國東亞大學機械係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興趣主要在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包括機械產品的結構與流場分析以及基於代理模型的工程優化。
博士期間在國際知名期刊共發表13篇期刊論文,其中9篇SCI(E)論文,書章1節;參加過10多個國際知名會議,2次擔任會議分會場主席;應邀為SCI期刊審稿3次;並有韓國軟件專利1項。
能有機會獲獎,我非常激動。我想用3個詞來表達此時心情。
第一個詞是感激。我要感謝祖國、老師和父母對我的認可、支持和培育。來德國6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來自祖國母親的溫暖和關懷,給我以勇氣和力量戰勝求學途中的各種困難。
第二個詞是自豪。一名學子,隻有置身拚搏奮鬥的氛圍,才能蓬勃向上!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華之年,踏上赴德留學之旅,在導師的指導和支持下,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得以大步前進。國家在並不富裕的情況下,撥出專款設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更顯難能可貴,意義非凡,這充分體現出了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舉措,我為擁有這樣的祖國更加自豪。
第三個詞是行動。獲得該獎是祖國人民對我這些年努力的階段性肯定,更讓我感覺到一份對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感謝祖國人民對我的信任和肯定,為了回報父母、老師對我的培養和提攜,我將把這份感謝化作行動,繼續勤奮學習,努力工作,通過各種方式為祖國的發展和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姚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