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臨床檢查篇(12)(3 / 3)

手術中的快速診斷方法有一定局限性,組織學圖像不如常規石蠟切片好,要求診斷時間短,因此其作出診斷的準確率不如常規病理診斷;有部分病例,病理醫師甚至無法作出肯定診斷,此時隻能等待常規切片診斷。

7.怎麼理解外科病理檢查報告中的常見術語

(1)異型性腫瘤組織與其來源的正常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上或組織結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做異型性。異型性小者,說明腫瘤與其來源的組織和細胞相似;異型性大者,表示腫瘤與其來源組織和細胞差異很大,甚至難以識別其來源組織。異型性的大小是識別腫瘤與非腫瘤、良性與惡性、惡性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據。

(2)分化分化在胚胎學上係指幼稚細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向既定方向演變而漸趨成熟的過程;病理學上則借用其描述由正常細胞起源的腫瘤細胞“發育”、“成熟”的過程,或腫瘤細胞與其起源的正常細胞相似的程度。分化好表示良性或惡性程度較低;分化差表示惡性或惡性程度較高。

(3)間變間變是指惡性腫瘤細胞缺乏分化,異型性顯著。間變性腫瘤幾乎都是高度惡性的腫瘤。

(4)轉移癌腫細胞自原發灶脫落,侵入血管、淋巴管或體腔,被帶至他處繼續生長與原發癌腫相同類型腫瘤的過程,稱為轉移;所形成的腫瘤稱為轉移瘤。一般來說,癌從淋巴道轉移,肉瘤從血道轉移。

(5)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即有可能轉變為癌。因此,早期發現和及時治愈癌前病變,對預防腫瘤的發生有積極意義。常見的癌前病變有:黏膜白斑、慢性宮頸炎和宮頸糜爛、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結腸和直腸的息肉狀腺瘤、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皮膚慢性潰瘍、肝硬化等。

(6)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指癌前病變的形態學改變。增生上皮細胞出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尚不足以診斷為癌,則診斷為非典型性增生。

8.怎麼認識病理檢查中的組織染色和化學方法

病理檢查包括眼觀檢查和組織切片檢查,在組織切片檢查中首先要將組織切片染色,才能放在顯微鏡台上進行觀察。常用的染料是蘇木素(Hematoxylin)和伊紅(Eosin),用這兩種染料染色的,簡稱H.E染色,能把細胞核染成藍色、把細胞漿染成紅色。一般的組織病理變化多能用這種染色方法觀察得到,但是有些組織或物質,僅用H.E染色則無法區別出來,例如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都染成紅色,真菌、黴菌或孢子菌、隱球菌等致病菌都染成藍色。為了區別這些東西,有時我們必須用特殊的染料和特殊的方法。這樣,我們就稱H.E染色為常規染色,稱特殊染料染色的為特殊染色。利用特殊染色,除以上提到者外,還可以把許多東西顯示出來,例如脂肪、澱粉樣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纖維蛋白、膽紅素、橙色血質、黑色素、網狀纖維、黏多糖、麻風杆菌、神經軸突及其髓鞘等。

組織化學是在形態學基礎上研究細胞或組織中物質的化學組成、定位、定量及代謝狀態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聯係形態、化學成分和功能來了解組織或細胞的代謝變化。有許多組織化學方法已劃入特殊染色,無絕對界限可把特殊染色和組織化學區別開來。利用組織化學方法,在顯微鏡下可顯示組織中的無機物、色素、脂類、糖類、蛋白質、核酸、酶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