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切除材料適用於體積較小或位置較淺的腫瘤,完整切除後再送檢。對外生性帶蒂的腫瘤,要連同其蒂深部的組織一並切除送檢;對淋巴結要完整切除送檢,疑為惡性淋巴瘤者,最好取頸深部或腋窩淋巴結。
(4)塗片或刮片材料對女性生殖道、肺支氣管、食管、胃腸道、泌尿道等脫落細胞,可利用表麵塗片或刮片,或收集痰液、尿液塗片,或采用加壓衝洗及各種內鏡刷塗片、印片,也可收集胸腔積液、腹腔積液、腦脊液離心沉澱物塗片。
(5)細針吸取材料已應用到全身各個部位的穿刺活檢,尤其適用於乳腺、甲狀腺、涎腺、肺、肝、胰腺、前列腺、淋巴結及體表腫瘤的診斷。通常采用細針(外徑0.6~0.9mm)進行細針吸取,有時是在影像(B超或X線)引導下操作。
4.細胞學檢查是怎麼回事
細胞學檢查主要是通過對人體病變部位脫落、刮取及穿刺抽取的細胞進行細胞形態和性質的觀察,作出病理診斷。細胞學檢查應用於防癌普查、對淺表腫瘤的初步診斷、對深部腫瘤的診斷、觀察治療效果和隨訪、對內髒炎性疾病的診斷以及對女性激素水平的判斷等。
細胞學檢查的優點在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損傷小,病人痛苦少,快速,安全,經濟。這項技術尤其適用於廣大的社區普查,對人體的許多腫瘤如宮頸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等都具有初篩的作用。
細胞學檢查的缺點有:細胞無結構排列,無法了解與周圍的關係,對主要有賴於區別組織結構的良惡性疾病(如小細胞性淋巴瘤與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無法辨別;脫落或分泌的細胞容易自溶,以致細胞結構模糊,影響診斷;有時會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
5.組織學檢查是怎麼回事
從病人的身體切取部分或全部病變組織,用4%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蘇木素—伊紅(HE)染色,即可進行組織學檢查,結合眼觀檢查所見,即可作出病理診斷。必要時尚可輔以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電鏡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完成病理學檢查。常規製片、染色、鏡檢到發出病理報告,一般需要2~3天時間。
組織學檢查是病理診斷的最重要部分,對多數病例是最後的診斷。病理報告一般由五個部分組成,即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臨床診斷)、送檢標本的肉眼觀察所見、鏡下所見、病理診斷和附注。
與其他幾種病理學檢查相比,組織學檢查應該是最正確、可靠,也是最後的診斷。往往因為時間的要求、條件的限製,先進行其他檢查,得出初步診斷,然後經組織學檢查得出最後診斷。其缺點就是費時,不適於普查工作。但是,有時這些優缺點也是相對的,或者說是相輔相成的。例如骨髓塗片和切片檢查是診斷骨髓病變兩個不可或缺的檢查,各有其特點。塗片檢查時,血細胞被充分攤開、分散,各係、各期的血細胞形態容易辨認,便於各係、各期的血細胞計數;而切片檢查可使骨髓造血組織的結構保特完整性,能了解各種造血細胞的分布、密度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可觀察到骨髓間質(纖維組織、血管等)的變化。又如淋巴結,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觀察轉移癌,則用淋巴結穿刺所得材料做細胞學檢查,也就夠了;但如果是為了觀察惡性淋巴瘤,就必須做組織學檢查。
6.手術中的快速診斷是怎麼回事
快速診斷是外科病理學中的一個特殊領域,要求病理醫師在接到標本後15分鍾到半小時內作出診斷,電話報告手術醫師,讓在手術台旁等待的手術醫師可以決定手術切除範圍。
手術中的快速診斷采用冷凍切片或快速石蠟切片技術,其適用範圍包括:確定病變性質,腫瘤的良、惡性及類型,以便確定手術方案;了解惡性腫瘤的浸潤程度,以便確定手術範圍;了解惡性腫瘤的擴散情況,包括腫瘤周圍及遠處淋巴結是否有轉移,以便決定治療措施和估計病人預後;確定所取標本是否含有足夠作出診斷的組織。在少數情況下用以鑒定或識別某些特殊組織,如腸壁肌間神經叢,確定手術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