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為什麼腰腿痛病人要做CT或MRI檢查
腰腿痛是指腰腿部一側或雙側疼痛連脊椎的一種症狀,常見的原因為腰肌勞損、腰椎病變等,不同的病因治療的方法不同。因此,要明確腰腿痛的原因,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查。除了臨床的體格檢查以外,CT、MRI是檢查腰腿痛常用的檢查手段。
腰椎間盤病變在CT、MRI上分為椎間盤吸收綜合征(或稱椎間盤變性)、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脫出。椎間盤吸收綜合征在CT上表現為椎間盤真空征象,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硬化,骨橋形成。MRI上表現為椎間盤T2W信號降低,不均勻,或真空征象。椎間盤膨出CT表現為椎體邊緣一圈均勻對稱性軟組織影,椎間盤變扁,脊髓不受壓。MRI表現為椎間盤T2W信號降低,向椎體周圍均勻突出,但未壓迫硬膜囊與脊髓。椎間盤突出CT表現為椎間盤向後方突出,硬膜囊前緣脂肪間隙消失,硬膜囊前緣或側方受壓變形,神經根受壓移位。MRI表現為椎間盤後突,硬膜囊與脊髓局限性受壓,椎管內脂肪線截斷、移位。椎間盤脫出是指椎間盤纖維環斷裂,髓核完全脫離椎間盤,像一個異物塊遊離於椎管內。CT表現類似椎間盤突出的表現,但有時很難突出和脫出。MRI能顯示清楚遊離的髓核上下移位的情況,診斷相對較準確。總的來說,CT和MRI對腰椎間盤病變的診斷準確性比較高,大於90%,MRI檢查由於無X射線、多方位成像而更有優勢。
19.為什麼對CT報告肝囊腫不必過於緊張
肝囊腫多數為先天性改變,可單發或多發,也可與腎髒囊腫同時發生。肝囊腫CT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勻,邊界光滑,邊清,周邊菲薄,似乎看不見壁,一般無分隔。注射對比劑後囊腫不強化。一般CT能對肝囊腫明確診斷,無需做進一步檢查如MRI等。肝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病變,通常無症狀,常在體檢中發現。多數肝囊腫不破裂、不出血、不感染、不惡變,不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至今尚未發現肝囊腫的形成與某些食物有關,也尚未發現家務、運動、工作對肝囊腫的生長有促進作用,故肝囊腫病人不必過於緊張,無需忌口,不必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但我們需要觀察囊腫的變化情況,可以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檢查,如B超檢查,即可了解病變的情況,不必每次都做CT檢查。如果肝囊腫過於增大,壓迫周圍組織,產生相應的症狀,如上腹部不適,疼痛,呼吸不暢等,可以做針對性的治療。
20.為什麼X線檢查有時難以發現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中斷,其原因多數由於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擊,部分病人可由於間接暴力或胸部肌肉的強烈收縮所致。典型X線表現為肋骨的形態改變,肋骨的邊緣連線中斷,可見透亮線影(即骨折線),骨折斷端間位置移位,甚至成角。但有時在X線片上,肋骨骨折不易發現,這是由於骨折斷端周圍有血腫存在,可掩蓋骨折線影;胸部結構重疊較多,細微的骨折線被掩蓋;肋骨的結構單薄,細微的骨折線缺乏對比而易遺漏;肋骨成半環狀,攝片時骨折斷端不能貼近膠片等都可影響肋骨骨折線的顯示。以上諸多因素影響了肋骨骨折的及時診斷。所以,外傷當時肋骨拍片未見明顯骨折征象,並不能完全除外骨折的可能性,必須結合胸部疼痛的情況,如2周後疼痛沒有緩解甚至加重,應及時拍肋骨片複查,這時血腫消退,骨折斷端移位,就能顯示出骨折的征象。因此,胸部外傷的病人,必要時2周後複查,才能明確肋骨有否骨折。
21.肺氣腫病人為什麼要做胸部X線檢查
肺氣腫是指肺髒的末端結構如肺泡等擴大或壁的破裂所引起過度充氣。最常見的類型是慢性普遍性阻塞性肺氣腫,還有局限性阻塞性肺氣腫,代償性肺氣腫等。慢性普遍性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的常見病變,常由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引起。X線表現為兩側肺野透亮度加深,兩肺血管影稀少,胸廓膨大,肋骨抬高,肋間隙增寬,橫膈下移,心髒兩麵受壓成狹長型,稱之為桶狀胸。出現這些典型表現,就可以診斷肺氣腫,但這些典型表現常在病變的晚期才能發現,早期和輕度的肺氣腫一般無明顯的異常現象。因此,早期的肺氣腫病人需結合臨床病史如有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等既往病史,有活動後氣急,胸廓呈桶狀胸改變等症狀、體征,進行臨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