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飲水應注意以20~25攝氏度白開水或淡茶水為宜,不宜飲用鹽水,而且應該注意貴在堅持則定會大有益處。
51.中老年人進餐前後十項注意是什麼?
人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飯時的氣氛與健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對養生頗有研究的孔夫子曾強調“食不語”,也就是說,在進餐時言談嬉笑,甚至打鬧都不利於健康。本人曾在五台山的寺廟內吃過一次齋飯,感受頗深,出家人吃飯靜然無聲、專心用餐,使人有一種清靜悅然的心境,在這種氣氛和環境下用餐能充分調動消化器官的功能,十分有利健康。
一日三餐前、中、後確實有一些值得中老年朋友重視的保健問題。有人總結為“十項注意”:
(1)心平氣和用餐。
有些人吃飯時生悶氣,有的是一邊吃一邊發脾氣、動肝火,有的是邊吃邊教訓下一代,更甚者摔碗筷、捶桌子。人的精神狀直接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消化器官的運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活動均愛大腦的控製。不管是憂愁還是憤怒,是喜悅還是痛苦,人的精神過於興奮、情緒過於激動都會影響進食的欲望,影響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最明顯的感受是生氣後不想吃飯。因此心平氣和用餐對中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
(2)飯前飯後不可劇烈運動。
飯前、飯後劇烈運動容易引起人興奮激動,均會影響消化係統的血液循環,影響正常的消化吸收,且易患疾病。正如《壽世保元》所言,“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髒腑。”
(3)用餐時應專心。
有許多人進餐時邊看電視或邊看書或交談聊天,用心不專,會使大腦抑製消化腺分泌活動,以致唾液、胃湯液分泌減少和胃腸蠕動功能減弱,從而降低了食欲,影響消化吸收,邊看電視或邊閑談聊天,往往是注意力不在吃飯,使吃飯漫不經心,不是把就餐時間拉長,就是食之過快急,結果食物咀嚼不細、消化不完全,久而久之,會出現營養不良和慢性胃腸病。臨床上曾見到許多慢性胃病和便秘者,大多有人進餐不良習慣。邊吃邊看對大腦本身也不利,因為大部分血液進入消化器官,供給大腦的就不充足,會感到頭暈眼花。同時,飯前飯後看電視、看書和聊天也是有害無益的。因為消化液並非說來就來,隻有腦子想吃飯時才開始大量分泌出來,食欲才會來臨,吃下去的食物才容易消化。如果飯前、飯中、飯後看電視、看書等肯定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血液循環而影響消化吸收。
(4)用餐時應不語為宜。
用餐時應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但切不要高談闊論、大聲說笑。因為談笑不但影響消化吸收,影響食欲,更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或某些帶核、帶刺類食物嵌入食管而造成意外事故。在臨床上棗核、魚刺、雞骨刺入咽、喉、食管的病例屢見不鮮,因此進食進更不可高談闊論是有道理的。《千金要方》中說“食勿大言”均是告誡這種情況。看來出家人的進食不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提倡的。
(5)進食時易細嚼慢咽,切不可狼吞虎咽。
中老年人本來胃腸功能減退,如果不注意細嚼慢咽則唾液消化液不能充分與食物混合,從而加垂胃腸負擔,容易得胃腸病。有人統計過,狼吞虎咽式吃飯的人各種胃病患病率比一般人高3~4倍。
(6)飯後不要立即睡覺。
飯後馬上睡覺容易使胃內食物反流和影響胃腸的正常活動,容易得消化不良病。中老年人一般要求飯後半不時以上方可睡覺,同時飯後馬上睡覺,由於胃腸消化吸收作用需要血流較多,而腦部相對血流減少,會加重腦局部的供血不足,易誘發腦梗塞等缺血性疾病。
(7)飯後宜漱口刷牙。
一日三餐進食後易應漱口刷牙。由於食物殘渣遺留於牙齒間隙中,如不及時除去就會傷害牙齒,壞牙還會作為一個病灶,使致病菌繁殖,造成消化和呼吸道疾病。所以養成飯後立即漱口、刷牙的習慣對於保護消化功能、保障健康十分有益。
(8)飯後千萬不可抽煙。
有人說:“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但抽煙本身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飯後抽煙害處更甚。因為煙中的尼古丁會影響胃液分泌,損害胰腺,不利健康。有人試驗測定,飯後1支煙中的中毒量要比平時吸10支煙的中毒量還要大。
(9)飯後不宜馬上喝茶。
因為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進入胃腸後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固體物質,從而妨礙人體對蛋白的吸收。⑽飯後不要立即大便:飯後解便腹腔壓力增加,胃腸血流減少,影響食物的吸收消化,同時飯後排便時腹內壓驟然加大,飲食後的胃液、消化酶反流至食道能形成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
52.中老年人如何注意“節日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