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位很著名的專家,在來中國講學課後他說:21世紀希望人人健康,我送你們兩句最重要的話,比一切藥物都好:第一句就是吃飯七八分飽。意思是說當你離開飯桌時還有點餓,還想吃,這就是七八分飽。第二句就是爬樓、走路慢跑,是說平常外出多走路少坐車,住樓、少坐電梯、多爬樓;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就是步行。
所以要想健康,中老年人必須從自己飲食開始,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同時必須做到七八分飽,這樣才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44.中老年人如何科學安排三餐?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全身生理發生了變化,胃腸消化器官功能也逐漸減退,飲食如果不科學、不合理,不僅可直接損害消化係統,造成病變,而且更重要的是誘發心髒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而中老年一日三餐合理飲食對延年益壽有重要意義。
因此中老年科學安排三餐很有學問。具體要從以下方麵注意:
(1)掌握合理的飲食原則。
多吃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豆漿、牛奶、豆腐、雞蛋等,要限製脂肪;中老年人要少吃動物油,適量吃植物油每天除吃定量的蛋奶類外,植物油不超過半兩;碳水化合物也要適量,應避免多吃純糠如蔗糖、糖果、巧克力等,要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如維生素C、A、E等,維生素對於延緩衰老及治療多種疾病有明顯作用,因此平時宜多食新鮮有色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忽視無機鹽和水,平時宜愛食含鐵質的食物,使用鐵質灶具,多飲水。食鹽量每日不超過10克。若長期食物過鹹,可導致鈉瀦留,日久易患高血壓及腦血管病。
在我國陝西、山西、內蒙古交界地區因蔬菜缺乏,人們喜食曬幹的鹹菜,同時生活習慣嗜食鹹味,因此患高血壓、腦血管疾病人很多,而且發病年齡很年輕。30歲左右出現腦梗塞後遺症的很多。因此控鹽,改變嗜鹹的生活習慣對中老年健康十分有益。
(2)三餐分配原則。
早餐對中老年人非常重要,一定要吃好。長期不吃早餐的人易誘發膽結石、糖尿病等。美國科學家最近研究表明:膽結石病人往往與長期不進早餐有關。因為空腹過久膽酸含量過少,膽固醇含量則不變,形成高膽固醇膽汁,膽固醇過高就會在膽囊中淤積,形成結石核心物質,誘發膽結石。
早餐應以豆漿、牛奶、米粥、粗玉米麵、雞蛋、麵包、水果為宜,並保證水量充足,水液吸收後促進因晚間細胞代謝所停留的廢物的排瀉,改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
午餐講究吃飽、吃好,飲食搭配合理,蔬菜、蛋白、水果、飲料均應用。
晚餐吃飯要“不食或少食”。實踐證明,晚餐少吃或不吃對中老年健康最有利。由於中國的傳統習慣,加之白日工作忙,早餐、午餐無時間顧及吃好,隻有晚上充裕些,一家人往往改善一番,容易造成人們飲食過飽,同時現代化人的應酬交際夜生活也十分豐富,大多也在晚上進餐,因而入睡後,胃內容物過多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加之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集中於胃腸道,使心髒冠狀動脈、腦動脈供血明顯減少,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另外晚餐的過食過飽也是導致急性胰腺炎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對中老年人誘發猝死與晚餐過肥過飽有直接的關係。
還有中老年人過節或生日之時,因飲食不節而致心髒疾病死亡者,臨床上經常可以見到。所以中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者、肥胖者,晚餐不宜過食,以六、七成為宜或更少。並且以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人體必須氨基酸的飲食為主,素食、湯粥為主,切忌暴飲暴食,肥甘厚膩。正日《千全翼方》中說“夜飽損一日之壽”一樣。
(3)有人對三餐做了如下進一步的安排。
早餐:主食,麵包、花卷、稀飯、麵條、燒餅、餛飩等。
副食,牛奶、豆漿、雞蛋、火腿、豆製品、果漿、腐乳、花生米、小菜等。
無論主副食任選其中1~2種,互相搭配,旨在發揮早餐刺激食欲,體積小,熱能高,幹稀搭配,製備時省時省力的特點,尤其注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穀類早餐,幫助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從而增強記憶。精力充沛地為一天而工作做好準備。
午餐:主食,各種米、麵製品,以幹的為主,如米飯、饅頭、烙餅。
副食,各種蛋類、豆製品、蔬菜、水果、魚、肉類少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