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飲食習慣與中老年健康(1)(2 / 3)

(3)豐盛晚餐是形成尿路結石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尿路結石的發生,與晚餐吃得太晚有關。因為尿結石的主要成份是鈣,而食物中的鈣除被腸壁吸收利用一部分外,多餘的鈣全部從尿中排出,人的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之間,如晚飯吃得太晚,飯後不及時排出體外,因此尿路中含鈣量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尿路結石。

(4)豐盛的晚餐是引起大腸癌症的因素之一。豐盛的晚餐進副食太多,活動量又小,使一部分蛋白不能消化;同時有一部分已被消化分解的產物也不能吸收,這些剩餘物質在腸道內受厭氧菌的作用,會產生胺酶、氨及吲哚等有毒物質,這此毒素不但加重肝腎的負擔,而且對大腦有毒性作用,又因睡眠時腸蠕動減少,相對增加了毒素在腸內存留的時間,這也是引發大腸癌症的因素之一。

(5)豐盛晚餐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某人,昨晚忽然死了”,晚餐可引起猝死,聽了嚇人!可真有不少中老年人夜間猝死,又查不出原因,還引出了不少誤會,中老年人如晚餐吃得過好、過飽,或酗酒,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死亡。根據醫學資料記載,在猝死病例中因胰腺炎而猝死的占30%左右。

因此,豐盛晚餐是中老年“催命餐”的說法並非危言聳聽,請中老年朋友千萬要注意。

42.晚餐最科學的吃法應注意什麼?

豐盛的晚餐的害處前麵已述,那麼如何吃晚餐才有利於中老年健康呢?除工作需要,如夜班、工作需吃外,晚餐的質與量場應減低。

“早餐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說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尤不可過於豐盛,否則易引起高血糖、動脈硬化、肥胖、糖尿病等營養過剩性“現代病”此外還易產生腫瘤、猝死等危險因素。晚餐應避免吃魚、肉、蛋等高蛋白的膳食,中老年人特別提倡素食、清淡飲食。可改吃穀類食物,這類食物能刺激荷爾蒙、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可使血液中大部分氨基酸被肌肉和組織細胞吸收利用而發揮正常作用。

所謂晚餐要少,指進食的質量低、數量少。因為晚餐的“營養”是最易被吸收。我們知道支配胃腸消化功能的神經是副交感神經,該神經夜間活動比白天強,夜間胃腸蠕動比較活躍,各種消化液分泌量也增加,其中胰島素分泌也較多,使消化吸收力增強。以同等進食量相比夜間比白天進食更易消化吸收、吸收地更完全,因而更易引發肥胖,俗話說“馬不得夜草不肥”對人而言也有道理,而肥胖則是疾病的基礎。晚上進食肥甘厚味會助長膽固醇在動脈壁上沉積,促進動脈硬化。

有資料證實:簡單的早、中餐,豐富的晚餐引發肥胖者占69%,而肥胖又可導致發生多種疾病是明確的。古人言“飲食而臥,不消積聚乃生百疾”也是這個道理,因此晚餐宜選擇主食以各種米、麵製品,以稀為主,如豆粥、麵條等;副食蛋類、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均是低脂肪、易消化、熱能不高的食物。

43.為什麼中老年人三餐要求不可進食過飽?

目前,在中老年的飲食問題上,不但存在結構不合理、營養攝入不平衡、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足並存的情況外,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進食過飽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越來越明顯,是損害中老年健康、威脅中老年壽命的主要因素。醫學家、營養學家都不停地大聲疾呼,吃飯一定要吃七八分飽。

古今中外,延年益壽保證健康的辦法就是一種,叫低熱量膳食,說白了就是七八分飽。

許多科學家做過實驗,把試驗動物(有的用猴子,有的用小白鼠)分成兩組,一組隨它自由吃飽,另一組隻吃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無數次試驗的結果都證明,隨便敞開吃飽的那些動物幾年下來胖得多、脂肪肝多、高血脂高、高血壓多、冠心病多死得多,一半的飲食動物早死亡。而另外一組隻吃七八分飽的動物苗條、健康、精神好得多,很少生病,死亡者占少數,後來一直養下來;觀察到最後證明,所有的高壽、健康動物都是那些喂七八分飽的。

七八分飽對健康、對生命確實很重要。中醫有句老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是很有道理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豐富了,人們追求享受、追求口欲無可非議,但餐餐皆飽、頓頓充足的行為無疑是自掘墳墓。在我們的周圍許多廠長、經理、企業家、局科、科長、隊長以及有條件享受酒樓飯飽的人中,自認為是權利和榮耀的象征,幾年下來不是高血壓、高血脂就是冠心病、糖尿病,至少也患個脂肪肝,有的甚至中年早逝。

飽餐對人體的損害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肯定的。就像一輛10噸位的車輛,如果你天天滿荷、次次都超載,車輛的各部件磨損嚴重,使用壽命肯定縮短,應該10年可能5年就已成為廢鐵。如果你該裝10噸而總是8噸則輕鬆運轉,各部件保護完好,使用壽命應該10年可能延長到20年。我們人體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對中老年來說,本來機體的各部件已經到了應該保養的時候了,你不但不保養維護,而是天天滿負荷,頓頓超量載,使機體長期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勢必減壽損命,損害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損害健康、減損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