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為什麼要求中老年人必須吃早餐?
現代生活使人們的夜生活豐富了,黑白顛倒,特別是中年人由於工作緊張、應酬交際頻繁,連早飯也顧不上吃或養成不吃早飯習慣的現象十分常見。
醫學證明,這對健康極為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大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應,腦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明顯下降。大腦工作需要的能量來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飯中的熱能不夠,血糖的濃度太低,大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應,腦記憶和反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效率,而且長時期下去對中老年人最大的危害是易患“老年性癡呆症”。
(2)經常不吃早餐人反而更容易肥胖,且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也顯著增加,這是因為由於早餐未吃到了中午進餐時反而刺激了中樞攝食係統,產生了強烈的饑餓感,使中午餐多吃過飽,長此以往就導致了肥胖。研究人員對數千名不吃早餐人員進行了長達8年的研究後評估其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結果發現,與經常吃早餐的人相比肥胖及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發生率高出35~50%。眾所周知,胰島素抵抗是中老年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共同發病基礎。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表明,每天吃早餐在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發病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現在的心腦血管病發生率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與不吃早餐有直接的關係,而且主要對象是中老年人,同時發病年齡在下降。
(3)不吃早餐非常容易使人在午餐、晚餐時偏愛吃油煎、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可能許多中老年人都有早餐不吃後午餐喜歡“油水大”“肥膩”等,又增加了高血脂、高血壓的危險性。
(4)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易患膽結石,可能與膽汁分泌不規律有關。
因此不吃早餐時對中老年的危害很多,如何吃早餐呢?營養學家提出了吃早餐的“四講究”。
第一講究營養。對中老年人來說主要是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在早餐時調配原則上要做到“幹稀搭配”如粥、饅頭、豆漿、麵包的搭配;“米麵混合搭配”,如麵條、炒飯、燒餅等混食;再要補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雞蛋、水果等。
第二講究衛生。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的消化道功能抵抗力下降,在外出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合格的食品,並且在買回後重新加熱一下;對自己家的前晚剩飯也一定要加熱煮沸,尤其是夏天更應如此,以防止因食品不衛生而出現腹瀉、嘔吐等食物中毒。
第三講究花色。早餐品種豐富多彩且交替食用,輪流變換花樣吃,這樣做才能吃好早餐,提高早餐的食欲,改掉不吃早餐的習慣,以多品嚐各種不同食品與地方特色的風味為原則,如小籠包子、餃子、八寶粥、豆粥、玉米麵食品等。
第四講究便捷。由於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無論如何早餐時間畢竟不是寬裕的,尤其冬日更緊張,因此方便快捷也是吃好早餐的必要條件。可將半成品或速凍食品放入冰箱,晨起後即可加工食用。
同時中老年人早餐要注意,不但飲食中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鉬、磷微量元素等,又要保持低熱量、低脂肪,應適當控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人提出,理想的早餐為一個雞蛋、一碗稀飯和適量幹點,還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如加飲牛奶或酸奶等。
41.為什麼說豐盛的晚餐是中老年人的“催命餐”?
由於生活富裕、工作緊張等,不少家庭將豐盛的膳食集中到了晚上這餐團圓飯上。另外由於社會交際、應酬增多,各種宴請也大都放在晚上。長期以此下去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太大,曾有人開玩笑地說“把早餐給朋友吃,把晚餐留給敵人吃”,在我們臨床上太多見到的許多享受豐盛晚餐的領導和有機會享受者,不是高血壓就是糖尿病,至少也患有高血脂、冠心病,所以我們醫生把豐盛的晚餐叫做“催命餐”。
在我的周圍因長期享受豐盛晚餐,結果未享天年而早逝者有之;臥病殘廢喪失勞動力有之,實在令人惋惜,所以今天把晚餐的害處告訴大家:
(1)豐盛的晚餐是使人發肥,並發高血壓、高血脂、心髒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晚餐豐富,吃得過飽可使人體的血糖、血中的氨基酸及脂肪的濃度增高,使胰島素大量分泌,而人在夜間一般活動減少,熱能消耗低,多餘的熱能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的脂肪並附著在器官與組織上,逐漸積蓄而胖起來。因此中老年人的晚餐應以清淡為好,量要適當,可以說不吃或少吃晚餐是減肥最有效良方。豐盛的晚餐大多肉類過多,不但增加了胃腸負擔,還使血壓升高,加上入睡後血流速度大大減慢,大量血脂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久之導致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血粘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而發生腦血管疾病。與吃素的人相比,其血脂一般要高出2~3倍。對於已患有高血壓或肥胖者其血壓會更高,甚至發生血管破裂而忽然死亡。
(2)豐盛晚餐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引發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之一。豐盛的晚餐攝入蛋白質、脂肪等高營養食物過多時,可引起血液中膽固醇的明顯升高,刺激肝髒製造有害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把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壁上,形成粥樣硬化和堵塞,成為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同時中老年人大量分泌最容易造成胰島素細胞的提前衰竭而發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