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息技術與曆史課堂有效融合實踐
2.1 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生喜歡獵奇。尤其是對形象逼真、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動態圖畫、卡片、實物等特別感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再現情境,運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渲染情境,借助網絡信息豐滿情境,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裏暢遊,讓學生在知識的寶藏裏充實頭腦,讓學生在曆史知識的殿堂裏張揚個性。
如在教學“新航路開辟”時,教師可將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圖製成動畫,課上逐一演示,為吸引學生,每到關鍵地點,放大播放,強化記憶。為了及時反饋效果,筆者將演示完的航海路線圖和航海家的人物圖交給學生,讓學生上台親自演示,對號入座。這樣的教學程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加深了學生對曆史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狀態當中。
如在“三國鼎立”內容教學時,教師可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然後問:“你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三國演義》)“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位英雄?”(課件隨機顯示英雄畫麵,尤其要給本節課涉及的曹操、袁紹、劉備、孫權等人物特寫。)“這些英雄都是小說中的人物,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今天,我們一同走進那個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去看看英雄們的真實麵目。”隨機顯示“三國鼎立”。這樣的情境導入,直接把學生帶到三國時代,能確保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並能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
2.2 用信息技術挖掘德育素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內容豐富。曆史課程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陣地。曆史教材中的崇高民族氣節、高尚的道德品質、偉大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都是德育的良好素材。在曆史的教學中,讓這些民族精神發揚光大,曆史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挖掘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以此強化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工具等,將德育素材直觀化,形象化。
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針對“如何看待林則徐虎門硝煙”展開課上討論。有學生認為:林則徐不應該把收繳的鴉片銷毀,應該賣到英國,讓他們也受害一次。這樣的想法令學生叫絕,教師該如何引導呢?筆者當即從網絡上收集一些吸食毒品的圖片、堅決打擊毒品的報道,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毒品對人、社會的嚴重危害。拒絕毒品,應該站到全社會的高度發出號召:隻有全社會聯合起來,才能消除毒品帶來的危害,這是地球上每個人都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2.3 結合計算機網絡係統,拓展知識空間
網絡教學進入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為了方便學生查找,筆者經常向學生提供一些與曆史有關的網站、名人博客、曆史QQ群等,以便學生能從中汲取大量的學習資料。
如活動課“三國故事會”,筆者先讓學生分組在網上自主學習、交流心得,最後編排曆史短劇評選優勝小組。學生興致勃勃地在網上查找資源、篩選資料。這種基於網絡環境的媒體教學營造了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強的鍛煉。
3 結束語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得好:“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筆者相信,隻要初中曆史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適時地、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能為曆史課堂插上飛翔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杜成生.淺議曆史課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J].讀與寫,2011(4).
[2]王永峰.曆史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1):15.
[3]龔雲端.初中曆史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探微[J].新一代,2010(1):103-104.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豐潤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