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設多媒體情境 優化物理課堂教學(1 / 2)

創設多媒體情境 優化物理課堂教學

環境構建

作者:李俠

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物理課堂,其教學效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教師如果能恰到好處地利用它,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愉快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的整合。

現代多媒體具有圖形、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集成的優勢,以及信息容量大、表現形式靈活的特點。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以實驗為紐帶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把學習向縱深推進,充分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通過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認知好奇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豐富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掌握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在探究中體驗物理學習的快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提供跟研究問題相關的情景材料,渲染氣氛,進行實驗結果分析,對實驗過程及參與情況進行評價等,整合實驗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麵就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1 巧用多媒體情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將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打破時空限製,調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有助於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的教學樂曲的前奏。良好的導語情境創設,像一把鑰匙悄悄開啟學生的心扉,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製性學習,隻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新穎恰當的物理課導入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如在講解教科版八年級物理“奇異的聲現象”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美麗的弋陽圭峰四聲穀出現的回聲現象,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覺得回聲太神奇了。教師由此引出問題:“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呢?”學生說道:“回聲是怎樣產生的?有哪些利用價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回聲是怎麼回事。”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鬆地去接受新知。創設多媒體情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導入新課。

多媒體影片短小精悍,與授課內容相關,具有感染力,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能從中品味到它包蘊的思想,而且能激起強烈的情感和興趣來學習新課。這樣導入新課的教學,學生思維活躍,興趣較濃。師生思維出現共振現象,這是課堂教學藝術取得成功的重要標誌[1]。

2 妙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營造樂學氛圍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是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基本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演示實驗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師重在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物理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於使用一般教學手段效果不佳的教學內容,這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模擬輔助物理實驗,直觀形象、重複再現,可以起到大小、遠近、時空、動靜、快慢都可調節等作用。化靜為動,將教學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全部內容再現於課堂,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獲取新知識。

模擬實驗是指物理實驗條件不具備,或具有危險性等,不能在課堂上直接和學生合作完成的實驗。這種情況下妙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營造樂學氛圍,從而達到學著樂、樂著學、樂中求知、寓教於樂的目的。

如教學“大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這一物理現象時,在課堂上不便實地去進行測量,此時教師可以將科學工作者真實的測量過程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展示測量過程,並恰當地用圖片比較他們每次的測量結果。可使用特有的多媒體教學音響效果,通過學生的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多管齊下來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對細節之處進行放大、定格處理,為學生提供鮮明的視覺信息,讓物理學習內容鮮活起來,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更加清晰、生動、易學。使宏觀現象微觀化,就可以使學生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現象。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實驗,實驗現象同樣精彩刺激,學生印象深刻,在得到心理滿足的同時也理解了這一注意點。多媒體要用在細微處,去細化研究內容,慢化物理過程,深化問題的探究。這樣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在愉悅的氣氛中將原先比較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高教學效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