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語教師,要做的就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動機,否則二語習得很難在課堂教學中取得實效。
三、中介語對小學生二語習得的影響
“中介語”(interlanguage)就是介於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一種過渡性語言,也就是學習者的語言,因此也被稱為“過渡語”。“石化”(fossilization)是中介語的一個重要特征。“石化”也稱為僵化,是指二語習得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停滯狀態或者錯誤反複出現的狀況。
作為英語教師,首先要了解中介語石化的特征,即學生的英語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石化。但即使出現了石化,也可能是階段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而不是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這一點城區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區別不大。一般來說,小學生學習英語都會經曆以下幾個階段:興奮期、適應期和習慣期。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對於英語課和英語作業的興趣都非常濃厚;一兩個學年過後,他們對英語的新鮮感過去了,就會覺得英語和語文、數學沒什麼區別了,在這個時期,大部分學生都會漸漸地適應英語學習,並且逐步地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也有一小部分學生,他們逐漸感覺英語學習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它既不像語文那樣簡單易懂,也不像數學那樣隻要懂得方法、記住公式就可以了,英語有太多難記的單詞,而且這一小部分學生根本找不著單詞的規律。所以背誦單詞成了一件很讓他們頭疼的事。
這時,教師就應該了解學生的狀態,明確地告訴學生,這不是停止進步了,不是石化,最多算得上是“穩定化”(stabilization),即石化的前兆,如果他們有機會接觸最優化輸入或接觸目的語環境,就可以解決這個時期所出現的難題:作為英語教師,還要區分個體石化和集體石化。例如,同一生源地學生的語音帶有群體性特征,特定區域的學生有著群體的發音石化。其成因主要是培訓轉移及母語遷移。
城區學校的學生由於其普通話的水平比較高,在語音石化上的表現並不明顯,但是,農村地區的學生的語音石化現象就比較嚴重。以江都農村地區的一些學生為例,他們在母語中就存在[n]、[1]不分的現象,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他就會對Nike、like這樣的單詞發音混淆不清。對此,教師就需要集體正音以解除石化,還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學生的中介語過早出現石化現象。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正確的輸入,盡量保持學生的興趣,進而拖延心理高原期出現的時間;盡量減少母語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同時積極利用母語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等等。
既然二語習得無法擺脫母語的影響,那麼就充分利用其中有利的方麵,比如漢語中的語法、詞法、某些句型以及語序等,都可以對英語學習起到正麵的影響。同時盡量避免母語的幹擾,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同時,英語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英語語言素養,保障最佳輸入以避免教師授課時犯的錯誤可能會被學生當作正確的輸入,並因這種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而引起培訓石化。
二語習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英語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付出艱苦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