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城:創業是一種常態
精英人物
作者:宋元元 餘馳疆
套頭衫、牛仔褲、運動鞋,36氪創始人、CEO劉成城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的確,劉成城1988年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年僅26歲。於2010年獲得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此後進入中科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劉成城是民主建國會會員,同時也是亞傑商會的會員,曾在2013年被評為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
高中就要逃學去創業
劉成城出生於鹽城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個體戶。他坦言,從小對互聯網高科技領域的新鮮玩意就很癡迷。2005年,當時17歲的他還在念高二,就想和兩位同學跑去中關村創業。很不幸,在出發去北京的前天晚上,出逃計劃泄露,在宿舍就被老師抓了。“那個時候,中國IT和互聯網剛起步,當時我的同桌比較瘋狂,他會寫些代碼,我也學起了C語言,開始寫代碼。學著學著就覺得自己挺牛的。那時很多公司在中關村火了,再加上2007年,讀了淩誌軍的《中國的新革命》(講述以中關村為背景的中國IT發展史)這本書,很受鼓舞。”劉成城說,“當時我也沒對‘創業’想太多,就是比較喜歡新的東西,喜歡絕無僅有的公司。我想做的創業不是做一個飯館賺錢,一定是做一個能創造的東西。”
劉成城在大一的時候,和幾位同學一起搞了一個Z-vip.com的團購網站,幫大學生團購3C類設備。劉成城坦言,最初創辦這個網站是因為去中關村買電腦被騙了,就想做一個公益社團幫同學代購電腦。
劉成城說:“大二大三時常常看很多新東西,很興奮。”美國人麥克·阿靈頓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給了他不少啟發。最初,隻有阿靈頓一名寫手,月訪問量達900多萬,產生了很好的盈利。後來劉成城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科技博客,因為英文好,常編譯國外前沿科技創新資訊,吸引了不少訪問量。
劉成城後來加入了一個由獨立博客人組成的網友組織,結識了不少科技、文化創意類的網友。這些網友中,就有36氪的現任副總裁王壯。劉成城說,大三的時候曾嚐試過找工作,但是都沒有回複。大四考研後,去惠普實習了幾個月,卻發現自己不適合去中規中矩的公司,不喜歡重複性的工作。
一次重要的邂逅
2010年下半年,劉成城進入中科院讀研,和一些誌同道合的網友一起兼職籌備36氪網站,同年12月8日,36氪正式上線。最初主要是做科技博客,以編譯國外最前沿的科技資訊為主。2010年聖誕節,他在一次大學校友聚會中偶遇了百度創始人之一的王嘯。就是這次偶遇成了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契機,王嘯提出在他的博客上投資30萬元。劉成城說:“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投資人,我該拿這些錢做什麼?”帶著這兩個疑問他回家過春節,母親提醒他:“隻有傻瓜或騙子才會給你這麼多錢,這錢不能要。”
在回北京的路上,劉成城還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看重父母的建議,但又想:“我媽甚至不知道百度是幹什麼的!”最終,他接受了這筆投資,停止了在大學的學習,同博客上的三位作者一起,一頭紮進中國的創業大軍,將他們最原始的想法呈現在網站裏。
創立之初,36氪命名為TC中文網,主要從事國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編譯,全職運營團隊隻有4個人,現任CEO劉成城那時還是北京郵電大學的大四學生。幾個月後,TC中文網更名為36氪,這個名字,源於元素周期表的第36號元素“氪”。傳說中的氪星,是超人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