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茨知道克裏斯多夫·貝利對公司意味著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講,貝利就是巴寶莉的同義詞。如果有一天克裏斯多夫決定離開,我們失去的將是公司的特質。”
阿倫茨給予了貝利相當大的創意空間和權力,包括讓他獨立、全麵掌控巴寶莉的品牌設計,比如巴寶莉的高端產品——“珀鬆”係列,阿倫茨特別賦予貝利自主權。盡管公司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更加平價的“倫敦”係列和偏於休閑的“英國人”係列。但阿倫茨相信:這個隻占公司銷售額5%的產品,能體現品牌的創意之本,是公司時尚和公信力的權威代表。
但千萬不要誤以為阿倫茨把公司命運係於一人,她清楚地知道:巴寶莉絕不僅僅意味著某個或幾個人。
“雖然我和克裏斯多夫都來自美國,我們也帶來了許多美國式的管理方法,但巴寶莉的靈魂是英倫風格。”阿倫茨說。巴寶莉在秀場用英國音樂,所有的模特都是英國人,設計團隊的成員都來自於英國的設計院校,這是公司的基調。“巴寶莉要向全世界展示的是英倫風,這比克裏斯多夫更重要。”
就任巴寶莉公司CEO的7年裏,阿倫茨帶領這家156年的公司經曆了一場真正的變革。現在巴寶莉已經是英國富時100指數成份股中表現最好的股票,股價與2010年相比上漲了一倍。公司銷售收入與阿倫茨剛到公司時相比也上升了一倍。而巴寶莉也躋身全球五大奢侈品牌行列。
奢侈品圈中的“異類”
在當今的奢侈品牌掌門人中,似乎存在一個定式:儒雅、歐洲人、出身高貴、男性(讓我們想想路易威登集團的伯納德.阿爾諾或是香奈兒的阿蘭.維德摩爾)。而安吉拉.阿倫茨與此完全不沾邊:她既不出身於高級手工店,也沒有法國高等理工大學的背景,更沒有可用來追憶的有關家族莊園的往事。她的父親退休前是一名小鎮上的小業主,母親在當地做一些模特的工作,她的童年是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度過的。父母一共有六個孩子,她自己縫衣服,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在時裝行業找到工作。
“雖然身處奢侈品行業,但我不會去關注古琦、香奈兒或是其他奢侈品公司,”這位有著明顯的美式管理風格,每天要喝至少五六聽健怡可樂,並戲稱身體裏流淌著棕色血液的掌門人說道,“如果說還有哪家公司可以作為榜樣的話,那隻有蘋果公司。這是一家傑出的設計公司,他們的使命是創造一種生活方式,這與我的想法相吻合。”
阿倫茨曾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學院,畢業後,先是在一家男裝公司呆了七年。之後她去了沃納科公司(公司擁有CK等著名品牌),與著名的鐵娘子——CEO琳達·瓦齊娜一起共事,“琳達是個善於分析的人,是數字方麵的天才,在那兒鍛煉了我的左腦。”
又一個七年之後,她加入了麗詩佳邦公司,公司CEO唐娜.凱倫幾乎就是創意的代名詞,這是個右腦思考的公司,與之前的公司形成鮮明的對比。
經曆了兩個極端,讓阿倫茨受益匪淺。“來到巴寶莉可以說把我以前的經曆進行了集合,我的目標是保持左腦和右腦的平衡。”
曾任麗詩佳邦公司CEO的保羅·沙龍這樣評價她:“阿倫茨不會去關心形象、不會去關心自我意識、不會去關心視覺上的酷及惟一性,這在時裝界找不出第二個人來。”而她的前任老板琳達.瓦齊娜在評價她時說:“她能得到今天的成就毫不意外,人們願意為她工作是因為她的本色,她是個天才但從不自負,她相信周圍的人,懂得不是每件事都要親曆親為。她從不退縮,從不抱怨,從不逃避,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她那樣。”這聽起來確實與我們印象中那些奢侈品牌掌門人不大一樣。
阿倫茨前同事琳達·華科納也同意這一點,“她是少數幾個知道如何不感情用事的人,”華科納說:“她從不畏縮,也不哀怨或推卸責任。她絕對卓越,我可不把這個評價加在很多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