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軀幹部穴位按摩(6)(1 / 3)

2.辨證加減

(1)中經絡

①經脈空虛,風邪入中

以拇指置耳前下關穴處,食指置耳後翳風穴處,一齊著力按壓,反複操作2~3分鍾。以兩手四指置於股內側上方陰廉、五裏穴處,自上而下逐步下移,經陰包至膝下陰陵泉穴處止,反複揉按3~5分鍾。在患肢腕部、手指用滾法治療,同時配合腕關節及指間關節伸屈的被動運動,手指關節可配合撚法,雙手握拇指和小指抖動3~5遍。

②肝腎陰虛,風痰上擾

著重以推法或揉法摩氣海、關元、腎俞、湧泉。推上臂手三陰、手三陽經,推至溫熱再配合按揉肩(骨禺)、曲池、合穀。直擦足底湧泉穴,以透熱為度。

(2)後遺症

①半身不遂

下肢癱瘓無力為主者以下肢部操作為主,加用陽陵泉、丘墟、內外膝眼;上肢癱瘓無力為主者以上肢部操作為主,加用兩掌對揉、對搓患者手掌,分舒五指。

②語言不利

若寒證者,重取啞門、風府、人中、承漿等穴;若虛證者,可加用指壓啞門、掌搓命門、揉壓湧泉等手法。

【注意事項】

中風多有預兆,如《證治彙補》說“平人手指麻木,不時眩暈,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帷,調情誌。”故對40歲以上的人,經常出現頭痛、眩暈、肢麻、肉(目閏)以及一時性語言不利等證者,多屬中風先兆,應及早防治。

(50)急性腰扭傷的按摩治療

急性腰扭傷是指因各種突然刺激造成的腰部軟組織損傷,又稱“扭腰”“閃腰”,是一種常見的外傷疾患。由於腰部脊柱是一根獨立的支柱,承擔著人體60%以上的重量,並從事著複雜的運動。腰部前方隻有鬆軟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等無骨性結構的保護,因此在負重或不協調的運動中,極易受到損傷。損傷在急性期未能給予有效治療,則容易轉化為慢性,成為頑固的腰背痛。

(一)臨床表現

腰痛發病驟然,傷後即感腰部一側或兩側局限性疼痛。患者常能指出準確的疼痛部位。有些患者在受傷時感到腰部清脆的響聲或有韌帶撕裂樣感覺,隨即感到疼痛。小便用力時均感到疼痛加劇。觸摸患側腰肌可見緊張、痙攣、僵硬等。

(二)按摩方法

1.遠端取穴鎮痛施術者雙手拇指重疊按揉受術者扭傷穴(陽池與曲池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界處)或腰痛穴等,以緩解腰部疼痛。

2.推揉分撥理筋施術者雙掌在受術者背腰部自上而下做“八”字形分推數遍,兩掌自上而下揉脊柱兩側腰肌,雙手拇指在腰部疼痛部位揉推分撥,並順其肌纖維方向推理肌筋數遍。

3.拿捏腰部施術者多指與掌根相對用力拿受術者腰部兩側,兩掌向中間對擠脊柱兩側。

4.遠端取穴動腰施術者雙手拇指分別按揉兩側環跳、殷門、委中、承山等穴。按壓承山穴時囑受術者活動腰部。

(三)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腰部禁止做大幅度運動,臥硬板床休息3~5天,並防止腰部受寒冷刺激。

2.平時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腰肌的固護能力。

3.注意勞動姿勢,避免無精神準備的突然動作。

(51)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本病的發生是由於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以後,因某種原因(損傷、過勞等)導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並從纖維環的缺損處向外脹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神經),引起腰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此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生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釉第四、第五腰椎之間和第五腰椎與第一骶椎之間的椎間盤最易發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