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要討論的是長期慢性的腹瀉,其中以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和過敏性結腸炎為多見,去醫院治一治,就好一些,不治,不知什麼時候就犯,伴隨有腹痛、惡心、上腹脹滿,令病人痛苦異常。
這時,我們就可以試著在家裏應用足底按摩來治治看,不治不知道,一治就笑開顏,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好了。
足底按摩
重點按摩胃腸道、淋巴反射區。可用牙簽、火柴棍,甚至發卡進行揉和而持久的刺激,每晚看電視時刺激一次。日久天長,必可見效。
(17)便秘按足療法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主要是消化功能減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痔瘡、疝氣、肛門裂、腹膜炎,甚至導致腹部的惡性腫瘤。便秘的主要症狀是:大便幹燥秘結,排出困難,如果糞便在人體內停留過長,其成分進一步分散,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被吸收後,使人產生頭痛、頭暈、精神不振,導致神經衰弱。
1)足底按摩
可以按摩胃腸、直腸、肛門等足穴及甲狀旁腺。尤其是胃腸,應用拇指反複揉壓,稍痛即可。
2)體育療法
便秘病人為了早日解除痛苦,應盡早采用體育療法,以提高整個機體的緊張度,加強生理排便功能,恢複正常排便反射機製,如能同其他治療配合療效會更好。
a.在全麵鍛煉的基礎上著重練習腹肌和腰部振蕩的動作,如仰臥起坐、跳高、跳遠、高抬腿踏步、劃船以及球類運動等。
b.練習膈肌運動的腹式呼吸,吸氣時,鼓腹並放鬆肛門、會陰,呼氣時收腹並縮緊肛門、會陰,氣呼盡時稍加停頓,再進行吸氣,如此反複6~8次。
c.練習扭腰甩臂,甩動的兩手要捶擊腰部和臍部。
d.自行腹部順時針按摩。
在進行上述體育療法時,如沒有其他疾病的影響,運動強度應迅速加到最大強度,每日定時進行體育療法,以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並要每日定時解大便。
(18)老打嗝所提示的病症
呃逆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往往打起嗝來就沒完沒了,越煩人就越打嗝。西醫把它稱為“膈肌痙攣”。這是膈肌的非自主性的間歇性運動,胸腔內氣體上衝,在喉間刺激聲帶,引發出一種短促的“呃呃”聲,常常不能自止。
健康人受精神或冷風刺激後、或快速吞咽幹燥食物而較少飲水、飽餐等都可偶爾發生呃逆,但往往自行消失。腹部手術後或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現打嗝。胸腔縱膈部的腫瘤,以及心包、肺、胸膜、支氣管等部位的炎症,或胃擴張、胃炎、胃癌、肝膽疾病、胰腺炎等均可使膈神經或迷走神經受刺激而引起打嗝。
某些中樞神經係統的炎症(腦炎、腦膜炎)、腫瘤(腦瘤)和血管病變(腦溢血、腦血栓)等及神經官能症患者也可發生打嗝現象,特別是在肝硬化、肝癌晚期、尿毒症等慢性危重症病人出現止不住的打嗝時,往往是命赴黃泉的前兆,故有“喪鍾”之稱。
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僅僅是排除了身體上有任何器質性疾患,單純由迷走神經興奮性提高而引起的打嗝。
1)足底按摩
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腹腔神經叢、胃、十二指腸、甲狀旁腺等穴,對這些足穴可進行揉壓強刺激。
2)其他療法
a.用草或火柴棍刺激鼻孔,使病人噴嚏。
b.用拇食兩指捏住鼻翼,深吸一口氣,盡可能憋長時間不呼吸。
c.在病人身後,乘其不備,猛拍其肩背,或采用其他療法使人大驚,可達到治療呃逆的目的。
d.用手指按壓內關、天突兩穴,無效者,再取翳風穴。在按壓天突時,用力宜適度,不用太大,以免發生意外。
e.取兩乳中間,胸骨中線上的膻中穴,拔火罐。
f.在胸鎖乳突肌之上端向下按壓,可起到阻隔膈神經的作用,適用於藥物及以上療法均無效的頑固性呃逆患者。
(19)足底按摩治胃痛效果好
胃痛,為胃病的常見症狀,多見於急慢性胃炎、胃痙攣或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神經官能症的病人。慢性胃炎起病較緩,疼痛多表現為隱痛與脹痛,有時胃脘部有灼熱感,常在進食生冷食物後疼痛加劇,常伴有惡心、打呃、食欲減退、遷延日久、消瘦、麵色蒼白、全身乏力等症狀。
潰瘍病患者,上腹部有節律性疼痛,多呈周期性發作。胃潰瘍的胃疼多在進食後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時疼痛,進食後即可緩解。一般胃脘部多有壓痛,胃潰瘍的壓痛點多在上腹部偏左側,十二指腸潰瘍多在上腹部偏右側有壓痛,有時還可牽連到後背作痛。
胃神經官能症患者上腹部時有疼痛,胃納減少,噯氣、吞酸、惡心、嘔吐,常伴有頭痛、頭暈、心煩、失眠、肢體乏力等症狀。足底按摩治療胃脘痛有著切實可靠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