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谿是治療疾病範圍較廣,且有效的穴位之一,有關局部的治療方麵,對足關節扭傷、關節炎、風濕有效果。對足部腫痛、眩暈、因眼睛疲勞而視力下降、視野狹窄、情緒不佳、頭痛、臉部浮腫、身體浮腫、排便困難、小腿緊繃等症狀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對胃部痙攣或腹痛等所引起的腹部各症狀也有效果。臉部或眼部疾病、腦神經疾病、歇斯底裏、癲癇、足部肌肉痙攣、閃腰等也有效。另外,使用於喘氣、咳嗽、虛冷等症狀。
(8)商丘
“商”為買賣、西方、秋之意,在中醫學上,指五髒之肺。“丘”為山丘、四方高中央低的丘形、彙集、高之意。在此場合裏,如將內腳踝比喻為丘,在其附近,即是以商丘的名稱來表示的穴位。
【取穴】
位於內腳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按摩效果】
商丘對脾髒與肺髒疾病的治療可期待效果。對胸膜炎、精神官能症、心髒病、胃弛鬆、婦科疾病、胃下垂、咳嗽、胃弱、臉色蒼白等身體困倦的症狀有效果。另外,大腸不適,出現雖然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的症狀。這時候,產生腸鳴、腹脹狀態的裏急後重,在此場合裏,對商丘的治療有效果。除此之外,治療小兒抽筋有效。對嘔吐、食欲不振、頭痛、頭重、全身的倦怠感有效果。
(9)照海
“照”為照耀、日照、光輝、明亮、光亮、照亮之意。“海”表示事物廣集之意。亦即身體異常時,邪氣(中醫學所謂疾病的原因)彙集之處。
【腳底、趾】
【取穴】
從內腳踝下端往下方約1個指幅之凹陷處為照海。
【按摩效果】
對婦科病,尤其月經不調或伴隨月經的不適症狀有效果。情緒不穩定、心情沉悶等精神不適,口渴、腰痛、下腹部脹、手腳倦怠、胸部苦悶、惡心等肉體不適症狀都有效果。有時月經不調是造成女性各種症狀的原因。對芝麻小事生氣或焦躁,多半因為月經不調引起的。遇到這種情形,使用照海有效果。且也使用於子宮異位的治療。除此之外,對去除足部倦怠、沉重、沉痛的症狀,照海和湧泉、太一起使用有效果。另外,也應用於足關節發炎、足部虛冷、便秘、扁桃體炎。
(10)至陰
“至”為到來、到達、最之意。“陰”指小陰。亦即到達足部小陰(小趾)的穴位為至陰。
【取穴】
位於足部小趾外側趾甲根部附近。
【按摩效果】
對足部灼熱、虛冷、胎位異常、分娩障礙、難產、頭痛、頭重、鼻塞、流鼻水、胸及側腹痛、排尿困難、陽痿、夜尿症、便秘、肩酸痛等有效果。尤其對泌尿係的疾病有效果。在腎髒機能降低時,足部小趾僵硬,加以按摩,疼痛的症狀會出現。遇到這種情形,仔細按摩足部小趾的至陰,可提高腎髒機能,改善症狀。
(11)裏內庭
“內”,內部、裏麵、室內、存在之意。“庭”為庭院、大廳。對應足背的內庭而在腳底的穴位為裏內庭。
【取穴】
將足部第2趾指(拇趾旁邊)向足部裏側折曲,其趾觸及腳底之處為裏內庭的所在位置。大約在足背內庭的裏側附近。
【按摩效果】
對消化係統的症狀有效果。其中,使用於胃痛或腹瀉、食物中毒等的治療。
(12)內湧泉
以湧泉穴位稍微內側而命名的。
【取穴】
腳底中央稍前方,將足部五個腳趾用力彎曲,就會產生凹處。這是湧泉的位置,比此略靠拇趾的穴位為內湧泉。以腳拇趾根部隆起為基準尋找,即位於靠腳跟一側。
【按摩效果】
治療高血壓症有效的穴位。尤其將左右足部的內湧泉,以拳頭輪流交互輕敲100次,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除此之外,刺激其側邊的湧泉,並同時按摩腳底,可緩和全身疲勞困倦感。
(13)湧泉
由於是人與生俱來生存的能量(先天的元氣)如泉水湧出之處,而命名為湧泉。據說此能量,由此湧出而環繞全身。
【取穴】
大約在腳底心凹陷中央。腳底中央稍微前方,彎曲五趾腳底會有凹陷之處,在拇趾旁邊第二趾與第三趾之間的“人”字形凹陷內側尋找。
【按摩效果】
具有調整身體機能、增加體力與活力的效果。對困倦、疲勞的症狀,仔細按摩湧泉有效果。情緒不穩時,刺激湧泉,可得到安定,且對因心情亢奮、精神疲勞引起的失眠有效。另外,對發作性心悸亢進、歇斯底裏球(為歇斯底裏患者的症狀,即感覺有圓球狀的東西在胸部上下不停活動)、喉嚨痛等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對婦科疾病,腰、下腹部、足部虛冷疼痛,頭部充血有效。刺激湧泉可調整血液循環,因此對以各種疾病為原因所產生的虛冷或頭部充血有效。由於如此,故用於虛冷、頭部充血的高血壓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