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部的常用穴位
【足背、趾】
(1)丘墟
“丘”指山丘,高、大、集等之意。“墟”為山丘、城跡、穀之意。因此,丘墟的穴位名稱,指將外腳踝視為山丘時所產生的重要穴位之意。
【取穴】
在外腳踝前側下方。腳尖朝上盡量伸直腳踝,在外腳踝前側下方產生凹陷。丘墟就在凹陷中。以指頭用力壓迫本穴位,會有刺痛感。
【按摩效果】
對足部肌肉消瘦或血液循環不良、因血液循環不良而難以坐立、髖關節痛、小腿抽筋、足部突然抽筋的症狀有效果。另外,對後頸部僵硬、側腹激烈疼痛症狀有緩和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於足部扭傷、眩暈、起立性眩暈、坐骨神經痛、腰痛、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等的治療。
(2)厲兌
“厲”指激烈、嚴厲之意,厲加上“力”字,就是勵。“兌”為喜、通、集之意,加上金字旁為銳之意。所以厲兌,指症狀銳痛時,按壓之可去除而增加元氣,進而鼓勵全身健康發展的穴位。
【取穴】
位於足部第2趾(拇趾旁邊的趾)趾甲根部。
【按摩效果】
對從心窩到腹脹沉重感、惡心等的胃腸症狀、浮腫但未發燒、畏寒無食欲、臉部浮腫、腳痛、從喉嚨到上牙齒痛等的症狀有效果。另外,對黃疸、因腹膜炎而積存腹水、糖尿病、臉部神經麻痹、扁桃體肥大症等的治療有效果。
(3)太敦
“太”指重要之意。“敦”指身體能量不流通的狀態。因此太敦的穴位名稱,是指在如此重要部分中,身體能量不流通而積存邪氣(中醫學所謂疾病的原因)的場所。
【取穴】
位在腳拇趾趾甲的根部。
【按摩效果】
從側腹部到下腹部及下腿部內側疼痛、心痛、暈倒、癲癇、心窩痛、睾丸因抬高而痛、睾丸腫大、小兒抽筋、失禁、夜尿症等有效果。另外,對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婦科疾病、精巢炎症等男性性器的疾病、抑製歇斯底裏的發作等有效。且太敦被用於各種痙攣的急救治療。
(4)內庭
“內”指內部、裏麵、室內、存在之意。“庭”為庭院、大廳。從穴位名稱來看內庭,指在腳拇趾旁邊的第2趾與第3趾的內側之間,張開腳趾如庭院般廣大的場所。
【取穴】
如穴位名稱的說明一般,在足背第2趾與第3趾的分叉處。
【按摩效果】
使用於足或膝蓋痛、麻痹等症狀的治療,對腳氣病、熱病等有效果。一般對胃腸虛弱、腹脹、腹瀉也有效果。除此之外,對臉部神經、牙痛、食物中毒、精神官能症、手腳虛冷也有效果。且無論對治療大人還是孩子的慢性疾病而言,穴位治療比施灸有效。
(5)太衝
“太”為重要的意思。“衝”指要衝、通路、通道。包含本穴位在內,加以觸摸會感覺動脈跳動的穴位名稱,常加上衝字。
【取穴】
從腳拇趾與旁邊的第2趾之間,沿著足背推上去,兩個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處就是太衝的位置。使用指頭壓迫,會感覺到脈動。
【按摩效果】
對子宮疾病、白帶多、前列腺炎、精巢炎、尿道炎等,伴隨生殖器病症的下腹部或側腹部緊繃、足部冷虛等有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於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眩暈、耳鳴、重聽、視力下降、腰痛、慢性肝髒病、濕疹等的治療。
(6)衝陽
“衝”指通道、人來往之處,有突進的意思。用手指觸及能感覺到脈搏跳動的穴位,常加上衝字。另一方麵,“陽”意味表裏的陰陽之陽。足底屬於陰,足背屬於陽。因此,從衝陽的穴位名稱來看,指其在足背觸及脈搏之處。
【腳踝、足背、趾】
【取穴】
從足尖觸及足背上去,卻感覺到略為傾斜而突然陡峭之處。其附近,從腳拇趾算起第2趾與第3趾的接合部稍靠足踝附近為衝陽。加以觸摸,會感覺動脈的跳動。
【按摩效果】
對食欲不振或胃部狀況不佳、腹瀉等有效。除此之外,對臉部神經麻痹、半身不遂、足部或背部腫、牙痛、畏寒、發燒等的症狀有效果。且也用於足部麻痹無力、坐骨神經麻痹的症狀的治療。
(7)解谿
“解”為解開、解除之意,“谿”為穀、地之意。亦即解谿表示位於下腿部與足部的分叉處的深凹部。
【取穴】
位於腳踝關節前麵中央。腳底挨著地板,坐在椅子上,輕輕翹起腳尖,接近內腳踝之處,會出現粗筋。接著隻翹起腳拇趾,則外側也會浮現出筋來。這兩條筋的中間,彎曲腳踝會產生皺紋之處為解。
【按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