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頭部穴位按摩(1)(2 / 3)

(4)耳針的操作方法及適應症

①按摩法:當您在旅途中、野外或缺乏治療設備時,對於一些急性病症,可應用按摩法進行應急處理,特別適用於胃痛、腿痛、肋間神經痛、關節扭傷、趾關節扭傷、骨折、打呃不止等症,其操作方法是在耳廓上找到穴位後,用指甲按摩穴位,直到疼痛緩解或消失。

②物壓法:即用綠豆、王不留行籽、人丹、油菜籽等物壓迫耳穴治療疾病的方法,可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其操作方法是:

根據病變部位找準穴位。

將綠豆等物置於0.6×0.6厘米見方膠布上,將綠豆對準選定的穴位固定,囑病人每天按壓綠豆2~3次,每次2~3分鍾,5~7天後除掉,按壓對側耳穴。

參照全國針灸學會耳穴名稱方案,對下列部分耳穴命名作了調正(括號內係原名):耳中(膈);上屏尖(屏尖);下屏尖(腎上腺);緣中(腦點);腦(皮質下);顳(太陽);屏間(內分泌);下腳端(交感)。

(5)耳針常用穴位

1)耳舟部穴位

①指

部位:在耳輪結節上方,耳舟的頂部。

主治:手指麻木疼痛等。

②腕

部位:在耳輪結節突起處的耳舟部。

主治:腕部扭傷、腫痛等。

③肘

部位:在腕與肩穴之間。

主治:肘痹等。

④肩關節

部位:在肩與屏輪切跡連線之間。

主治:肩關節炎。

⑤鎖骨

部位:在屏輪切跡水平線的耳舟部。

主治:相應部位疼痛,肩周炎。

2)對耳輪上腳外上角穴位

①趾

部位:在對耳輪上腳的外上腳。

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②踝

部位:在對耳輪上腳的內上腳。

主治:踝關節炎,踝扭傷等。

③膝

部位:在對耳輪上腳的起始部,與對耳輪下腳上緣同水平處。

主治:膝關節炎。

3)對耳輪下腳部穴位

①臀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外1/2處。

主治:坐骨神經痛。

②坐骨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內1/2處。

主治:坐骨神經痛。

③下腳端(交感)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端與耳輪內側交界處。

主治:消化、循環係統功能失調,急驚風,哮喘,痛經等。

4)對耳輪部穴位

①腹

部位:在對耳輪上,與對耳輪下緣同水平處。

主治:胸肋痛,乳腺炎。

②胸

部位:在對耳輪上,與屏上切跡同水平處。

主治:胸肋痛,乳腺炎。

③頸

部位:在屏輪切跡偏耳舟側處。

主治:落枕,頸部扭傷,單純性甲狀腺腫。

④脊椎

部位:對耳輪的耳腔緣。以直腸下段同水平與肩關節同水平為分界線將脊椎分為三段,自上而下,上1/3為腰骶椎,中1/3為胸椎,下1/3為頸椎。

主治:相應部位疾病。

5)三角窩部穴位

①子宮(精宮)

部位:在三角窩耳輪內側緣的中點。

主治:月經不調,白帶,痛經,盆腔炎,陽痿,遺精。

②神門

部位:在三角窩的外1/3處,對耳輪上下腳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夢,煩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暈,麻疹。有鎮靜、鎮痛作用。

6)耳屏部穴位

①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側麵的中央。

主治:鼻癤,鼻炎。

②咽喉

部位:在耳屏內側麵的上1/2處。

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③內鼻

部位:在耳屏內側麵的下1/2處,咽喉下方。

主治:鼻炎,上頜竇炎,感冒。

④上屏尖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炎症,疼痛性病症。

⑤下屏尖(腎小腺)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壓,昏厥,無脈症,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瘧疾,乳腺炎。

⑥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跡微前凹陷中。

主治:耳鳴,耳聾,眩暈。

7)對耳屏部穴位

①緣中(腦點)

部位:在對耳屏尖與輪屏切跡間的中點。

主治:遺尿,崩漏,急驚風。

②平喘(腮腺)

部位:在對耳屏的尖端。

主治:哮喘,咳嗽,痄腮,遺尿,急驚風。

③腦(皮質下)

部位:在對耳屏的內側麵。

主治:失眠,多夢,疼痛性病症,智能發育不全,哮喘,眩暈,耳鳴。

④睾丸(卵巢)

部位:在對耳屏的內側前下方,是腦穴的一部分。

主治:生殖係統疾病,頭痛。

⑤枕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的後上方。

主治:神經係統疾病,皮膚病,昏厥,後頭痛,失眠。

⑥額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的前下方。

主治:前頭痛,頭昏,失眠,眩暈。

⑦顳(太陽)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枕與額之間。

主治:偏頭痛。

8)屏間切跡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