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頭部穴位按摩(1)(1 / 3)

1.頭麵部常用穴位

(1)百會

取穴:正坐,在頭頂正中,前發際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取穴。

主治:頭痛,眩暈,昏厥,脫肛,子宮脫垂。

按摩方法:按、揉、推。

(2)印堂

取穴:仰靠或仰臥,兩眉內側端之間取穴。

主治:頭痛,神經衰弱,眩暈,小兒驚風,鼻炎。

按摩方法:抹、按、揉、推。

(3)攢竹

取穴:仰靠或仰臥,兩眉內側端,當內眥角直上方取穴。

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麵癱,近視,青光眼,結膜炎。

按摩方法:推、按、揉。

(4)承泣

取穴:正坐或仰臥,正視,於瞳孔直下方,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取穴。

主治:近視,遠視,結膜炎,青光眼,視神經萎縮。

按摩方法:按、揉、推。

(5)四白

取穴:正坐或仰臥,承泣穴直下3分,當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主治:麵癱,三叉神經痛,近視,鼻炎。

按摩方法:按、揉、推。

(6)地倉

取穴:正坐或仰臥,承泣穴直下,在口角旁約一橫指處取穴。

主治:麵癱,小兒流涎,三叉神經痛。

按摩方法:推、按、揉。

(7)睛明

取穴:仰臥閉目,眼內眥的上方0.1寸處取穴。

主治:各種眼病。

按摩方法:推、按。

(8)迎香

取穴:仰靠或仰臥,鼻翼外緣中點與鼻唇溝之間取穴。

主治:慢性鼻炎,鼻竇炎,麵癱,三叉神經痛,膽道蛔蟲症。

按摩方法:捏、按、揉、推。

(9)水溝(人中)

取穴:正坐或仰臥,在鼻下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取穴。

主治:休克,中暑,呼吸衰竭,精神病,落枕。

按摩方法:掐。

(10)瞳子髎

取穴:正坐或仰臥,在眼外眥上0.5寸,眼眶骨外緣凹陷處取穴。

主治:近視,偏頭痛,結膜炎。

按摩方法:按、揉。

(11)太陽

取穴:正坐或仰臥,眉梢與外眥連線中點,向後約1寸的凹陷處取穴。

主治:頭痛,頭暈,急性結膜炎,牙痛,麵癱,視神經萎縮。

按摩方法:按、揉、抹、推。

(12)聽宮

取穴:正坐或側臥,耳屏中點與下頜關節之間,張口凹陷處取穴。

主治:耳聾,耳鳴,中耳炎。

按摩方法:按、揉。

(13)下關

取穴:側頭或正頭,耳屏前約一橫指,顴骨弓與下頜切跡形成的凹陷處,閉嘴取穴。

主治:牙痛,下頜關節炎,三叉神經痛,耳聾。

按摩方法:推、按、揉。

(14)翳風

取穴:正坐,耳垂後,下頜角與乳突之間取穴。

主治:耳聾,耳鳴,中耳炎,腮腺炎,麵癱。

按摩方法:按、揉。

(15)頰車

取穴:正坐或仰臥,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咬緊牙齒時咬肌隆起高點處取穴。

主治:牙痛,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麵癱。

按摩方法:推、按、揉。

2.項部常用穴位

(1)風池

取穴:正坐或俯臥,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胸鎖乳突肌之間,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上端之間取穴。

主治:感冒,頭痛,失眠,眩暈,高血壓,鼻炎,耳鳴,耳聾,腦部疾患等。

按摩方法:按、揉。

(2)啞門

取穴:正坐低頭,項後正中,第一、二頸椎之間,後發際上5分凹陷處中取穴。

主治:癲癇,癔病,中風後遺症,腦震蕩後遺症,慢性咽炎,聾啞,嘔吐。

按摩方法:按、揉。

(3)天柱

取穴:正坐低頭,啞門穴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取穴。

主治:後頭痛,落枕,項肌痛,慢性咽炎,喉炎。

按摩方法:推、按、拿。

3.耳穴按摩法

(1)耳廓表麵的解剖

為了便於更好地掌握耳針穴位的部位,必須熟悉耳廓的解剖名稱,如圖1-3所示。

耳輪:耳廓最外緣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叫“耳輪腳”,耳輪後上方稍突起處叫“耳輪結節”,耳輪與耳垂的交界處叫“耳輪尾”。

對耳輪:在耳輪的內側,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又叫對耳輪體,其上方有兩分叉,其上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腳”,而下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腳”。

三角窩:對耳輪上腳和下腳之間的三角形凹窩。

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又稱舟狀窩。

耳屏:指耳廓前麵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

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

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凹陷。

屏輪切跡:對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稍凹陷處。

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開口:在耳甲腔內的孔穹。

(2)耳穴的分布規律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耳廓很象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規律是:與頭麵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鄰近;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幹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髒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其分布情況如圖1-4:

(3)如何選擇耳針的針具

既名為耳針,當然針是必不可少的,當前醫學上常用的有毫針、耳毫針、撳針、顆粒式皮內針、環療皮內針、三棱針六種。但這些都不是此章所要介紹的。確切地說,我們所謂的耳針,應叫做耳穴壓迫法。它是用手指、綠豆、人丹、油菜籽、高梁米、小麥粒、王不留行籽等物,對耳穴進行持續壓迫刺激,以此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因其簡單易學,操作簡便,針具又隨處可覓,因此特別適用於家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