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嬰幼兒智力保健(4)(2 / 3)

對這個年齡的寶寶來說,即使離開了物體的直接刺激,寶寶也能判斷“好”與“不好”這類詞的含義,當大人說“不好”時,寶寶就可能會停止做某件事,這也就表明父母已可以用語言來傳授知識經驗。此時寶寶語言的概括性也在逐漸增強,如他們懂得“汽車”並非指某一輛汽車,而是指他所見到的所有汽車。

語言能力發展的快速期

寶寶的語言能力在1歲半時發展迅速。家長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抓住機會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同時因寶寶的注意和記憶能力發展也很快,家長可教寶寶背一些易懂易記的古詩、三字的兒歌,以及哼唱一些簡單的歌謠。這些都將進一步提高寶寶的語言水平,同時又增長知識,激發他們的興趣。一般女寶寶語言能力比男寶寶發展要快。此外,寶寶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很大,家長不可總把自己的寶寶與別人家的比,尤其是當寶寶麵,不能說“看人家××早就會了,可你還不會”之類的話。因為這時寶寶已懂得了這是對他的不滿,如此不僅大人自找麻煩,更重要的是會讓寶寶失去信心從而更不利於學習。隻要寶寶與自己以前相比有了一點進步,父母就應及時地誇獎。當然也要適當,過分則會讓寶寶過早地驕傲,也不利於學習。所以在誇獎的同時,還要讓寶寶懂得應該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兒歌方麵的練習。兒歌以三字容易記為主,同時為了增強寶寶興趣,兒歌應與音樂、動作、遊戲或玩具等結合起來,比如,《小石橋》:“小石橋,水中搖,踩石頭,跳跳跳。”這就是一首與遊戲動作結合起來的簡單的三字兒歌。

當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時,就開始進行胎教了,長到了一歲多,隨著語言的發展,更喜歡隨大人一起哼唱歌曲。但寶寶是容易疲勞的,所以唱歌時間不應超過10分鍾,練習中應讓寶寶輕聲哼唱,而不要大喊大叫。1~3個音階的歌謠此時最適合寶寶。

提高2歲寶寶的語言能力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尤其是唐詩更是詩歌中的精品,許多作品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易懂易記的唐詩不僅能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還會讓寶寶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語言流暢明了,生動地寫出一隻白鵝浮在清水中的情形。若再讓寶寶親眼看一看大白鵝在水中的嬉戲,寶寶不僅會更容易記住這首唐詩,而且對鵝的了解更加形象。在教寶寶背記其他詩歌時,同樣也應與實物或圖畫等結合起來,讓語言和形象結合起來,而不是左一遍右一遍誦經式的死記硬背。父母在教寶寶的過程中,既要注意選適合於寶寶的材料讓寶寶感興趣,又要注意方法,要有耐心。

愛心小貼士

要處理好孩子的情感表露與語言表達的矛盾,不要讓本來講話清晰流暢的孩子一見到父母就變得嗲聲嗲氣。碰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及時給予指正。

提高2歲寶寶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包括發音準確、咬字清楚、詞彙豐富、用詞貼切、語言簡練等方麵。良好的表達能力均需要從小培養。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外界環境。父母應及時抓住大好時機,擴大寶寶的視野,提高表達能力,一邊認識事物,一邊訓練如何表達。可以帶寶寶到公園,教他說樹木、花草、蟲鳥;可以逐漸有意識地使用形容詞,比如,綠色的葉,紅色的花。讓寶寶自己來描述所見所聞。

父母在教寶寶的過程中要注意多教、多說。針對這個年齡期寶寶的表達能力尚不完善,常說些半句話、重複、詞彙量仍然不夠多的特點,家長每次說話一定注意用完整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表述,盡量多用詞彙,並不斷重複這些詞彙,使寶寶有模仿的榜樣,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0~3歲的記憶力受用終身

幾乎沒有一個成年人能回想起3歲以前都幹了些什麼。於是有人說,3歲以前培養記憶不重要,因為成人後根本記不住,白忙一場——這是一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