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學校、全家總動員,寶寶時刻在“受教”(1)(2 / 3)

抵抗力低,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醫生詢問了左莎一些問題之後,給她出了這樣一個奇怪的招兒:讓老公多帶孩子。左莎奇怪極了,這跟誰帶孩子有關係嗎?而且自己平時更注重孩子的衛生呢!

回到家,左莎上網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醫生的話原來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原來,男性往往愛活動,他們喜歡帶孩子去跑步、遊泳、攀岩、打球,而且男性不像女性那樣愛幹淨,因此對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采取支持態度。英國科學家發現,孩子太幹淨對身體並不好,他們的研究結論是“髒”孩子更健康。這是因為太幹淨,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體就被打倒,因此“一塵不染”對孩子成長並不是好事。

左莎這才明白,醫生為什麼問“平時孩子跟誰玩的時間比較多”。在左莎的思想中,隻要自己有空,就希望孩子能夠盡量跟自己玩,因為這樣才最放心,能夠保證孩子的衛生。加上正好左莎的老公有點懶,於是自然而然帶孩子玩的任務就落在左莎肩上了。

知錯能改是左莎最大的優點。這天晚上,左莎就將帶三分之二的帶林林玩的任務轉移到了老公身上。她說,老公這座山也該發揮一下保護兒子的作用了。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相信無需再贅言。媽媽隻要記住,老公再忙,也要督促其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多逗逗、多喂喂孩子,滿足孩子對父愛的需求。孩子長大一些以後,父親不妨多陪孩子到戶外走走,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到各種各樣的場合去,練習社會交往和應變能力,學習適應新的環境。

職場媽媽育子經

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賴於母親,但是在生活的關鍵時期、重大問題上孩子往往依賴於父親。母親與孩子的談話往往是細致的,而父親與孩子談話往往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親是水,父親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在孩子成長中,父親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

育子藍圖,爸爸當負責畫一半

無論要做成什麼事情,事先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養孩子也不例外。對於生養、教育孩子這個耗時巨大、花費超多的“大工程”來說,有一個相對完整、完美的藍圖更是至關重要。也許從打算要孩子的那一刻起,這個藍圖就應該著手繪製了。隻不過,這裏需要提醒準媽媽的是,育子藍圖,千萬要記著拉上老公一起畫。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而要想讓相對比較“懶”的男人主動、積極、全程參與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必須讓他和自己一起做計劃。一來集思廣益,兩個人的想法總比一個人完善很多,育子藍圖就會更加完美一些;二來所做的計劃比較符合兩個人的意願,男人也會更願意參與到實際操作之中;三來男人對整個計劃一清二楚,心中就會多一份責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就會更加積極一些。

教育孩子的藍圖都包括哪幾個方麵呢?首要的當然就是經濟了。有了孩子以後,不光消費直線上升,收入也會相對下降——女人至少要歇業三個月到一年。所以,在育子藍圖之中,首先要繪製的就是“財政曲線”,同時製定財政計劃。一般來說,養育孩子需要的花費包括以下幾個方麵:孕育、生產費用,飲食、日常消耗等費用,教育費用,儲備的疾病費用。當然,這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數字,而是要跟家庭的實際收入掛鉤。從另一個方麵說,這也決定著育子藍圖各階段的內容——夫妻兩人要在對家庭經濟考量的基礎上,製定整個計劃。當然,規劃這一項的同時,也給父母們提了個醒:必須要努力奮鬥,才能給孩子帶來有保障的生活。

其次,父母要考慮的是孩子的學習階梯。每個孩子差不多都經過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這個學習階段。一般父母都會從下至上的,陪同孩子一起走過這段成長路,但往往都是邊走邊摸索——到入讀幼兒園時,規劃幼兒園;入讀小學時,規劃小學。這樣的規劃,可以說是在地平線走迷宮,永遠不知道出路在哪裏。如果父母要想給孩子一個很有規劃的人生——起碼在孩子獨立之前如此,那就應該提前做好一個完整的規劃,不要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否則孩子和父母可能永遠都沒有目標,隨波逐流。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做學業規劃,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什麼“非名校不去”“必須要上貴族學校”,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符合家庭條件的基礎之上,盡量給孩子選擇學習氛圍較好、利於成長的好環境。

其次,就是孩子身體、智力等方麵的發展曆程。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智力、能力及品格發展,在6歲前就會形成一定的模式,這對將來的學習能力、處世態度、身體狀況,都將有著永久性的影響。所以,0~6歲是孩子人生奠基的關鍵期,其中0~3歲更是關鍵期中的關鍵。所以,父母一定要充分把握孩子的發展黃金期,製定完整、良好的生理計劃及心理發展計劃。在身體發展階段,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一般發展規律,關注孩子的生理發展水平。比如,男孩在2歲的時候,標準身高範圍為84.3~91.0厘米。如果父母通過測量,發現自己的兒子身高低於這個標準,那麼媽媽就應當在飲食上給孩子做調整,而爸爸則應當承擔起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的責任,讓孩子能夠最大限度地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