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學校、全家總動員,寶寶時刻在“受教”(1)(3 / 3)

另一方麵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有的父母認為,給孩子做了完整的入學計劃,給孩子提供了足夠的教育經費,就是完成了父母的任務,其實不然。在某種程度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給孩子的是健全的性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隻有在家庭教育做到位的基礎之上,學校教育才能更有效率地讓孩子學習、成長。因此,父母要給孩子打好0~6歲的基礎,特別是0~3歲的關鍵黃金期。成年人的大部分智力、品格的思維模式,都在這時期奠基。這也就給爸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原因是,男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更注重和孩子平等對話,或者在比賽、遊戲中更遵守規則,注重動腦子的過程,而不那麼重視結果。因此,父親多陪伴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對於開發孩子大腦來說很有幫助。

杜軍和王爽的女兒萌萌今年3歲,漂亮又可愛,十分招人喜歡。在寶貝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杜軍就和王爽決定,培養女兒的方向以快樂、健康、樂觀為主,不求用物質堆出一個“小公主”,也不求女兒上名牌大學。

這樣簡單的口頭計劃,很快就在忙碌的生活中被淡忘了。有了女兒,杜軍更加勤奮地工作,以求妻子和女兒過衣食無憂的生活;而王爽也在女兒上了幼兒園後重回職場。平時,杜軍和女兒相處的時間很少,更別說用心教育了。

這幾天,王爽聽幼兒園的老師說,萌萌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不像其他同學那麼活躍,思考起來似乎也比較吃力。王爽嚇了一跳:這不就是在說自己的女兒“笨”嗎?她立刻給杜軍打了一個電話,讓他今天不要加班,回家商量一下女兒的事情。

晚上,兩人談了很久,又上網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要想讓孩子智商高一點,必須在6歲前多注重開發他的智力,尤其是需要父親多帶領孩子玩耍。兩人這才有些懊悔,當初決心讓女兒成長得快樂一些,但卻忽略了對女兒智力的培養——一個缺乏聰明智慧的人,光有“無知”的快樂當然是不夠的。

杜軍開始改變自己的加班方式,他每天早去公司1個小時,將事務提前處理完,下班準時回家,每晚至少抽出1個小時來專門陪萌萌玩,有時是到戶外,有時是在家裏玩益智遊戲,有時是嘻嘻哈哈地打鬧,有時隻是安安靜靜地聊天。但杜軍也能明顯感覺到,萌萌的智力一定在快速提高——從萌萌不斷地思考、提問,不斷和杜軍爭辯,以及她語言的邏輯性不斷提高之中,杜軍都能感覺到萌萌智力的提升。

製定一份教育孩子的藍圖,不僅是在為孩子規劃美好人生的基礎,其實也是在給為人父者提出要求。隻有將一份計劃詳細、具體地擺在麵前,爸爸才能實實在在感覺到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所以,當小寶貝要降臨的時候,這份藍圖就一定要開始在父母的頭腦中形成,並且一定要由夫妻兩人一同完成。

職場媽媽育子經

有句話叫做“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教育孩子最好的開始,就是製定一份父母都參與其中的育子藍圖。有了藍圖,就有了目的性,身為父親的人也就多了一份積極性。這些對於教育孩子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

父母?公婆?選擇靠理智,不憑情感

生完孩子之後,女人經過一段時期的休息,或出於生計也好,出於個人發展需要也罷,大多數要重新回到職場。這時,嗷嗷待哺的孩子要交給誰來帶呢?是公公婆婆,還是自己的父母?上班族媽媽做這個選擇千萬別靠感覺或感情,而是一定要經過自己慎重的考慮。一旦選擇失誤,一來可能直接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不良影響,二來還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家庭誤會。

首先,媽媽要考慮的問題是,哪一對長輩來照顧更加方便一些。雖然孩子白天要和媽媽分開,但出於對孩子教育的需要,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交流,晚上還是應該讓孩子回到父母身邊。這就提出了一個要求,白天照顧孩子或者接送孩子上下幼兒園的老人,一定不能離自己家太遠,否則,無論是老人每天奔波兩地,還是為人父母者每天兩地之間奔走,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有條件的話,當然也可以讓長輩住到自己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