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巧用技巧,上班族媽媽教出聰慧寶寶(4)(1 / 3)

最後,孩子做好一件事時,媽媽一定要加以表揚和讚美,同時還要注意讚美的方法。有的媽媽讚美孩子,隻注意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小部分,而對孩子為此花費的巨大努力卻置若罔聞,這是不正確的。讚美孩子應著重於不怕困難的決心和認真的態度,特別應該表揚孩子出力最多的某一點。例如,孩子在幼兒園畫好了一幅畫,原來他是不會畫這個畫的,於是他畫了又擦,擦了又畫,雖然比別的孩子時間用得久些,但終於畫好了。那麼我們就要讚美他的努力,使孩子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此將可增強他以後克服困難的信心。

職場媽媽育子經

不對失敗的孩子嚴加訓斥,也不對孩子的失敗棄置不顧,這是媽媽麵對孩子失敗時最成熟的教育心態。媽媽應該在接受孩子失敗事實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去思考“接下來怎麼做才能走向成功”。此外,媽媽還要教育孩子如何承擔起失敗所產生的責任。

拉拉手,大家都是好朋友

相信所有的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不懂得,現在才知道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且不說得“關鍵時刻有人幫”那麼功利,多幾個朋友,平時的生活就會感覺到幸福很多。所以,自己的孩子當然最好也有“好人緣”。

其實,孩子的社交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不然群體性較弱,適應社會的能力低下,而且更難以和他人友好相處,獲得友誼,對以後的個人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那麼,怎樣教育孩子多交朋友呢?

要想交朋友,首先當然離不開和同齡孩子的接觸,就是要多給孩子創造交友的環境。很多媽媽覺得沒必要那麼早培養孩子的朋友,這麼小交的朋友,長大也不一定在一起。其實,媽媽這時給孩子的並不一定是未來的“朋友儲備資源庫”,而是教給孩子一種交朋友的能力。從小就能和別人“打成一片”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差到哪去;從小就“離群索居”的孩子,很有可能長大了也是一個“不合群”的人,因為人的很多特性,都是從小就形成的,長大就很難改變了。

所以,不管孩子多小,隻要他已經有和別人交流的意識,那麼媽媽就要多給孩子創造交友的環境。邀請孩子小朋友來自家做客可以作為第一步,帶著孩子熱情地招待小夥伴,鼓勵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來和夥伴分享。媽媽還應逐漸要求孩子自己找夥伴玩耍,還要教育孩子在與同伴接觸中主動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幫助同伴。當外出遊玩時還要囑咐孩子與同班小朋友結伴同行。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媽媽不能隻口頭上說,還要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要用自己對鄰居和周圍朋友的真誠感情影響孩子,還要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到鄰居和朋友家去做客,使孩子體會到和別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媽媽的那些“閨蜜”、同事,都可以讓孩子多和他們接觸,讓孩子學習如何與朋友相處。讓孩子知道,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有人分享、分擔,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當然,這就要求媽媽,在和朋友的溝通過程中更要寬容、關愛彼此,這樣才能給孩子起到好的榜樣作用。

小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常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意識,有時會因為一包零食、一個玩具、一本書的歸屬而起爭執,或者因為誰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誰得到了自己對方媽媽的誇獎,而互相嫉妒,這是很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媽媽要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不怕吃虧。媽媽可以建議孩子把圖書、玩具等給其他小朋友玩。當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現時,應該啟發誘導、教育孩子多聽聽夥伴的意見;當自己的孩子和夥伴發生爭吵時,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進行調解;當自己的孩子對夥伴表現出寬厚、諒解時,應該予以肯定表揚。總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應該處在平等的地位上。

琪琪今年四歲半,她長得很可愛,也很愛笑、愛鬧,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跟她一起玩。這不,她剛跟著爸爸媽媽搬到這個小區,就已經結交了兩個好朋友:欣欣和丁丁。每天下午,三個人都會結伴從幼兒園回來,還會到其中一家玩好一會兒,直到晚飯時間才各回各家。看著琪琪的人緣還不錯,媽媽明霞也很開心,經常叫欣欣和丁丁來自己家裏玩。

這天,三個人在丁丁家裏玩,晚飯做好之後,明霞去接琪琪,卻發現三個人都氣鼓鼓的,誰也不理誰。明霞看丁丁的媽媽忙著在廚房做飯,也沒具體問怎麼回事,就先帶著琪琪回家了。吃完飯,琪琪好像已經忘了這件事。明霞也沒有特意提起,她想,小孩子沒有隔夜仇,第二天三個人肯定又和好如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