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巧用技巧,上班族媽媽教出聰慧寶寶(3)(3 / 3)

比如,你帶孩子去爬山,坑坑窪窪的山路對於孩子來說很難行,這時先不要急著把孩子抱起來。你可以輕輕告訴他你爬山的經驗,指導他怎樣能爬得順利一些,鼓勵他自己麵對困難。

其次,給孩子時間,讓他體味失敗的滋味。教育界的一種理論認為:“如果不感到失望,那麼永遠也學不到什麼。”也許,十有八九的媽媽會幫孩子做好令他們感覺失敗的事情,這是對孩子愛的一種本能表現。其實有時一些無不良後果的問題,還是不解決更好。讓你的孩子在失望中懂得如何去珍惜,懂得等到失去時再去珍惜,就已經來不及了。別急著去補救、去安慰,即使隻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令我們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勇敢地麵對和處理它,跨過這一步,一切又都會很美好。這樣孩子就會受到鼓勵,勇敢地去收拾自己的“爛攤子”。如此一來,孩子不僅學會了麵對挫折,還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任。

再次,孩子情緒強烈的時候,告訴他們失敗沒什麼丟臉的,重要的是再來一次,戰勝困難。

比如,孩子去參加某個比賽,但因為輸了而生氣或大哭時,媽媽不要急於想讓他停止哭泣。要知道,孩子很在乎或喜歡一個事情,才會去參加比賽。如果輸了媽媽又說沒關係,孩子怎麼能理解呢?也許對她,是很有關係的呢。孩子有了強烈的情緒,還沒有學會像大人那樣根據場合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媽媽隻是蹲下來,拉著孩子的手或擁抱著他,到人少的角落裏說:“寶寶很生氣很難過,是嗎?”可能他的感受要遠遠好於媽媽說:“寶寶不哭,輸了沒關係的。”等孩子的情緒充分釋放後,再問他:“寶寶很想贏是嗎?寶寶是覺得輸了很丟臉是嗎?寶寶是覺得輸了媽媽會批評是嗎?”如果知道他隻是很想贏,那就鼓勵他再練習;如果他隻是覺得很丟臉,就告訴他輸了不丟臉,不認真、不努力才丟臉;如果是擔心媽媽批評,就告訴她如果他認真做事,輸了媽媽也不批評——當然媽媽必須要真能做到!通過一次一次的重複,孩子會很快學會如何麵對挫折,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的。

蘇慧下班回家的時候,看見小區門口貼著一張宣傳海報:3~5歲寶寶吹氣球大賽。蘇慧很喜歡帶孩子參加類似的活動,尤其喜歡贏了之後那種榮譽感。她立刻記下了詳細的時間、地點、注意事項。

回家之後,蘇慧立刻開始加緊對女兒荷荷的“訓練”。她拿出家裏所有的氣球,還找了很多彩帶,指導荷荷如何快速把氣球吹大,如何順利地用彩帶綁口。經過一周的訓練之後,荷荷果然有了很大的進步。周末,蘇慧早早帶著荷荷到了指定的比賽地點。

不一會兒,小小的社區廣場上就聚滿了帶著孩子的父母,蘇慧忍不住和旁邊幾個媽媽攀談起來。“我家荷荷,別的不行,就是特別會吹氣球,小手綁起口來還特別利索。所以我帶她來參加這個比賽。”蘇慧掩飾不住的興奮和期待。

比賽正式開始了。蘇慧在旁邊不停地替荷荷加油。但不知荷荷是因為太緊張還是怎麼的,第一個氣球就吹了半天,綁的時候也手忙腳亂的,一點都不像在家裏訓練時那樣得心應手。蘇慧有點著急,忍不住喊了一聲:“荷荷你倒是麻利點啊!”這一喊,荷荷更緊張了。她怎麼都弄不好。最後,比賽結果出來,她連前三名也沒進。

看著得獎的孩子和父母一臉的喜悅,蘇慧心裏覺得又憋又悶,她忍不住說道:“你今天表現怎麼這麼差?看,輸了吧?”荷荷有點膽怯,又有點沮喪。她一句話也不說,抿著嘴不知道心裏在想什麼。

後來,蘇慧發現,荷荷變得特別敏感和要強,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她都要占上風,否則會變得很沮喪;別人稍微誇別的孩子一句,她也立刻變了臉,好像很自卑,又好像在賭氣的樣子。

孩子年幼,剛剛邁出生活的第一步,他們往往是“常敗將軍”。然而,媽媽對失敗的孩子采取批評的教育方法,那就不太適合了。因為孩子這時的失敗,正是他從幼嫩到成熟的必然過程。如果用批評打擊了他的信心,那麼,他很可能就此變得縮手縮腳,不敢再做成功的任何嚐試。所以當孩子失敗了,還應給予鼓勵,對這次的失敗表示可惜,但又強調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做好。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繼續努力,敢向困難挑戰,最後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