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巧用技巧,上班族媽媽教出聰慧寶寶(2)(3 / 3)

“孩子難管,父母難做”已成為當今的又一個時代病。許多媽媽抱怨孩子太任性,挑吃挑穿,稍不稱心,就發脾氣,弄得自己束手無策。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中不在少數。有關的研究表明,在獨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行為。任性的孩子,主要表現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得到滿足,不滿足就大吵大鬧,“偏不”“就不”不離口,無論家長怎麼勸說也不管用。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次孩子這樣任性的時候,自己都覺得他非常不可愛。那麼,遇到這種情況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媽媽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任性、蠻橫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般來說,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進行排查:第一,模仿別人的結果。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但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對差,他們看到別的孩子撒嬌、任性、耍橫,覺得新奇、好玩,也會照著做。另外,如果爸爸、媽媽一方有明顯的任性、蠻橫行為,也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第二,父母遷就的結果。有些孩子任性,是父母慣出來的毛病。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遷就他,幾次下來,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為定式。第三,父母對孩子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的結果。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

分析清楚了原因,媽媽隻要對症下藥,就能治好孩子的“蠻橫病”。如果孩子是從父母那裏沿襲下來的毛病,那麼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想讓孩子不任性耍賴,父母首先遇事要講道理,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媽媽要監督自己和丈夫,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要立刻改正。如果孩子是受了父母之外的人的影響,那媽媽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分清是非,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讓孩子不要去模仿。

如果孩子的“病因”是第二類,媽媽就要設定一個原則:孩子的合理要求,他不哭鬧,我們也要想辦法滿足他,不要總等到他哭鬧提出要求後才給予滿足,否則就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任憑他怎麼哭鬧,也不能滿足他,否則也會強化孩子以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傾向。遇到孩子有任性耍賴表現,媽媽還要態度堅決地加以製止,絕不因其哭鬧而放棄原則、改變要求。

第三種情況比較少見,但也需要媽媽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願做的事情,或者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俗話說:“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媽媽這種過分的要求,也會導致孩子變得任性、逆反。

傑宇今天晚上非常高興,因為表姐娜娜跟著小姨來到了他家,跟他玩了很久。他很喜歡表姐的毛絨小熊,小熊的眼睛是用兩個燈做成的,一拍它就會亮起來,同時小熊還會唱起一首歡快的歌。傑宇愛不釋手,直到表姐離開的時候,他才戀戀不舍將玩具還給了她。

娜娜剛走,傑宇就吵著跟媽媽要一個同樣的玩具。但這時天已經很黑了,媽媽不可能再帶著他去商場,於是傑宇就哭鬧了起來。媽媽覺得傑宇很任性,不可理喻,就訓斥了他兩句,結果傑宇哭得更厲害了,最後竟然說自己必須今晚就要到玩具,否則就一直坐在地上哭。媽媽既生氣又無奈,把他拎到陽台去,發狠地說:“哭吧,要哭就在這裏哭個夠!”傑宇哭得更大聲了,撕心裂肺的。

回到房間裏來,聽著傑宇傷心的哭聲,傑宇的媽媽突然覺得自己的做法可能有點不妥當。她想,傑宇並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隻是自己今天沒有給他講道理的機會。如果自己能問一問傑宇,為什麼喜歡那個玩具,告訴他為什麼現在不能立刻給他買,並且給他一個買給他的承諾,恐怕他就不會這樣“蠻不講理”了。想到這裏,她走到陽台,替傑宇擦幹了淚水,把他抱到房間裏來,輕聲問道:“傑宇,媽媽沒猜錯的話,你很喜歡小熊那兩隻閃亮的眼睛,對嗎?”傑宇停止了哭泣,有些意外地看著媽媽,點了點頭。“還有小熊的肚子。”傑宇媽媽知道,他指的是小熊肚子裏的音樂盒,能夠發出聲音。她點點頭說:“那隻小熊的確很可愛,難怪你喜歡它。媽媽可以買給你,但是你看,現在天已經這麼黑了,我們再出去不安全,而且商場已經關門了。這樣吧,這個周末,媽媽一休息,就帶你去買好嗎?”傑宇看了看窗外,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他想了想之後,問道:“媽媽,離周末還有幾天?”“嗯,還有三天。”傑宇猶豫了一下,問:“可不可以明天晚上媽媽下班就去買?”“唔,媽媽是這樣想的。如果我們周末出去,那就有一天的時間,可以慢慢選一隻傑宇最喜歡的。要是明天下班就去,那時間太短,可能還沒找到傑宇喜歡的,商場的叔叔阿姨又要下班了,我們也就該回家了呢。”傑宇想了一會,伸出小手,對媽媽說:“那好吧。我們周末一定去買!媽媽要和我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