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巧用技巧,上班族媽媽教出聰慧寶寶(1)(3 / 3)

這時,原本為兒子的“沉穩”“不胡亂玩耍”而高興的汪雅如,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她現在才知道,“玩物喪誌”這一句話從來就不應該用在孩子身上。拒絕讓孩子接觸遊戲、阻止其玩耍,才真正使孩子喪失了發展智力的機會,搞不好也會在未來喪失誌向。

教育界有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心理學家也說:動作是智力的磚瓦。科學家發現,手的活動對大腦細胞成長、神經係統的發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媽媽要記住,孩子可以缺少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缺少溫室的二十四小時保護,但一定不能少了玩耍,要讓孩子多玩、多動動手,哪怕隻是玩玩沙子也不能少。對於孩子來說,玩就是學習,玩甚至比學習還更能長見識、掌握本領。因為孩子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學習,都是他智慧的源泉,各種感覺成為了孩子與外界溝通的學習通道,看、聽、嚐、聞、觸摸、做,這些感知覺的發展共同促進了孩子的大腦發育。

哪怕孩子願意蹲在樹下看螞蟻搬家,躺在草地上看白雲飄飄,雨天到外麵淋雨,雪天到外麵打雪仗,媽媽也一定要滿足他。沒有哪一種玩,比在大自然中玩更能讓孩子長見識了。孩子與大自然的交融,是最奇妙的溝通,大自然不僅呈現給孩子一幅斑斕的畫麵,還能給孩子心靈以豐富的感受,這些是在室內玩一玩人造玩具遠遠比不上的。

可以不誇張地說,在孩提時代,孩子隻要注意人身安全,那就無論怎麼玩都不過分,都是一種難得的成長。媽媽不要總將孩子關在屋子裏,讓他做自己的“乖寶寶”,放手讓孩子出去玩一玩,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玩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教給了孩子很多從別的地方學習不來的東西,父母給不了的、老師給不了的,孩子都能在玩中找到、學會。

職場媽媽育子經

玩的方式多種多樣,媽媽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或者幹脆隻是一些孩子喜歡的簡單玩具;可以親自陪孩子玩需要人與人互動的遊戲,對於孩子掌握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帶孩子去旅遊,在遊玩的途中增長見識。

巧妙對話,啟發孩子思考

如果媽媽們可以選擇,更願意自己的孩子有豐富的知識,還是超強的思維能力呢?相信媽媽們經過仔細思考之後,多半都會選擇後者。這是因為,知識永遠是無限的,是一個累加的過程,孩子年齡越大,見的東西越多,就會掌握越多的知識;而思維力,對於孩子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才能培養出來,並且一旦形成思維定式,是很難改變的。

知識與思維有密切的聯係,但絕不是同一個東西。有些孩子非常善於思考,很有創造力,但在校的考試成績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好,但不善於獨立思考,沒有創造力,所謂“高分低能”就是指這類學生。縱觀各領域那些優秀的人才,相對來說可能並不是很聰明的人,讀書時也不一定是所謂的“尖子生”,但他們的確表現出不同於常人的思維能力,點子多、心思巧,遇到問題決不放棄,總能找到比別人更多的方法。可見,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學習的過程,一是要掌握知識,二也要同時重視發展思維技能。

而在現實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媽媽可能注重了灌輸給孩子知識,而忘記了培養孩子的思維技能。但真正優質的教育,恰恰是引導孩子去思維。思維能力增加了,孩子懂得主動去思考問題,知識的累積當然也不在話下。

那麼,媽媽如何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呢?有些媽媽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喜歡以“告訴”的方式進行,看起來好像是在教孩子,但實際上是一種“填鴨”的方式,並沒有真正起到讓孩子思考的作用。媽媽不妨將“陳述句”改為“問句”,多向孩子提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個問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不能總是問“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等沒有太大意義的問題,媽媽問出口之前,要先思考一下,這樣問是否能讓孩子轉動自己的小腦筋。

比如,媽媽可以問孩子一些發散性問題。如:“你能告訴我,杯子都可以裝進去哪些液體嗎?”這樣的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孩子就會快速在腦中搜羅可以喝的、可以放進杯子裏的水和飲料。如果孩子不懂什麼叫液體,媽媽還可以趁機給孩子普及一下科普知識。這樣一來,孩子的邏輯能力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