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巧用技巧,上班族媽媽教出聰慧寶寶(1)(2 / 3)

想想世界上各領域中那些傑出的人吧:張愛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寫文章,如果她的父母一味幹涉她的用詞、她的思想,那麼她能成為那獨樹一幟、留名至今的女作家嗎?達·芬奇很早就開始學習繪畫,如果他的父母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告訴他這裏怎麼下筆,那裏怎麼塗色,後來的他還能成為非常有個人特色、有個人想法的畫家嗎?

今天的孩子也是如此。媽媽管得太多、幹涉得太多,那麼將來成長出來的,就是一個媽媽的“複製品”,難有自己的思想,甚至難以掌握生存本領。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的話,又談何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功呢?

所以,滿懷母愛的媽媽們,在某些時刻,就應該學習男人,將愛深藏在自己的心底。靜靜地做孩子生命中的一個旁觀者,讓他自己去成長、去發揮。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更多的技能,才能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舞出精彩的未來。

職場媽媽育子經

喜歡幹涉孩子的媽媽常有這樣一個心態,那就是怕孩子犯錯,所以恨不能自己將事情一遍做好,不浪費時間。實際上,媽媽做得再好,也不代表孩子能夠學習到正確的方法,隻有讓孩子自己去嚐試、去犯錯、去思考、去改正,一個技能才能真正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本領。

放手玩吧,“玩”成一個聰明寶寶

相信媽媽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周末的晚上,一位媽媽精心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準備叫兒子吃飯。這時外麵突然下起了大雨,這個孩子立即跑到外麵瘋玩起來,在雨地裏打滾、嬉鬧,剛穿上的新衣轉眼間就沾滿了泥巴。他邊跳邊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這個媽媽並沒有生氣,反而很配合地說了一句:“好啊,隻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跳回來,回家吃晚飯!”這個孩子就是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當阿姆斯特朗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記者采訪他:“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阿姆斯特朗回答說:“我想對媽媽說,我從月球上回來了,我想回家吃晚飯!”

阿姆斯特朗兒時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與他有這樣一位智慧的母親是分不開的。她懂得尊重孩子,嗬護孩子純真富於幻想的心。

但如果換作同樣身為人母的你,看到孩子這樣“瘋狂”的玩耍舉動,你會有什麼反應呢?在看到這則故事之前,相信媽媽們心中會有這樣幾種想法:大雨天出去瘋玩,淋濕了怎麼辦?感冒了怎麼辦?穿著新衣服就出去沾泥巴,也太不懂得愛惜了。即使現在航空事業已經比較發達,但你說能跳上月球,還是一件很令人懷疑的事。所以,孩子,別說那些瘋話,還是老老實實回來吃飯吧!

為什麼世界上隻有一個阿姆斯特朗呢?或者換句話說,人和人的智商、能力相差並沒有天壤之別,但為什麼隻有少數人站在世界的頂峰呢?並不能說這是媽媽教育的失敗,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媽媽一些不經意的阻撓、打擊,的確使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減少了一些。要知道,玩不僅是孩子的一種消遣,是孩子打發時間的一種樂趣,也是他們發展身心、提高智力、發揮想象力的過程。孩子擺弄每一樣玩具,到每一個地方去玩,都需要身體和大腦的協調才能完成。身體越動越靈活,大腦越用越聰明,這對孩子都是很有益處的。因此,媽媽應該明白,玩不僅是孩子的天性,還是孩子快速成長的必要過程。媽媽千萬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玩,更不要打擊孩子玩的積極性。

小智的媽媽汪雅如堅信這樣一句話:玩物喪誌。因此,從兒子小智降生那一刻起,她就在心裏打定主意,一定不讓自己的孩子染上“愛玩”的毛病,自己也不想像別的媽媽一樣,每天做好了飯要伸著脖子叫十幾遍,孩子才拖著一身塵土回家。汪雅如堅持著這樣的想法,果真從來沒有給小智買過一個玩具,更是拒絕親友贈送的各種玩具。除了必要的曬太陽之外,也很少帶小智到室外去玩。

轉眼,小智就兩歲半了,汪雅如將他送到幼兒園,可還不到一周,老師就開始頻繁地給汪雅如打電話,原因是,小智顯得和同學們很不合群,他不會玩玩具,也不會捉迷藏。每次到了遊戲課的時間,他的肢體顯得也不太靈活,總是坐在角落,呆呆地看同學玩。老師覺得這樣下去對小智身心發展會產生壞的影響,於是希望能和家長配合,趕快改善這一情況。

汪雅如專門請了兩天假,到小智的教室外麵偷偷觀察。果然,小智總像睡不醒似的,坐在一角,看那些嘰嘰喳喳、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們玩各種各樣的遊戲。汪雅如再看看那些孩子,一個比一個機靈,擺起積木來小手非常靈活,積木丟了一個、壞了一塊時,他們也總能很快想到解決辦法;室外活動就更不用說了,那些孩子個個身手矯健,在滑梯上、蹺蹺板上玩得不亦樂乎,還很懂得如何避免讓自己受傷,一看便知在長期的玩耍中知道了怎樣“坐著滑下來容易讓小屁股疼”,因而聰明地避開。而小智呢?除了老師統一安排的遊戲,他幾乎什麼都不參加,即使偶爾玩了,也顯得很笨拙。另外,顯然他的交際能力也不怎麼樣——汪雅如觀察了兩天,也沒見哪個小朋友跟他很要好,或者拉拉手喊他一起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