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上班族媽媽省心又省力(4)(2 / 2)

以上這些情境中,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健康的,其中大人的做法也是不理智的。金錢至上的心理,或者亂花錢的行為,不會給孩子的成長助力,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健康的影響。首先,喜歡亂花錢的孩子並不代表家中一定有錢,但卻一定能說明他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知道錢財的來之不易;其次,花錢成性,孩子會樹立不健康的觀念,認為錢能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能買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再者,愛花錢的孩子,往往會在上學後陷入攀比的怪圈,忘記自己學習的本職,將重心全部放在和別人比誰家錢多之上。

可見,“再富不能富孩子”,這句話是百煉成金的箴言,媽媽記住,不管家中財產多麼充盈,別過早教給孩子花錢的能力,更別讓孩子無所顧忌地花錢,讓孩子學著簡樸,對他一生都是非常有益的。

嶽嶽今年6歲了,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媽媽張竹思來想去,決定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自己就能重回職場,為家裏財政“開源”了。

當然了,“開源”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優越的生活。懷著這樣的信念,張竹給嶽嶽買了最好的生活用品、文具,還在和同學比較之後,給了嶽嶽更多的生活費。但令張竹沒想到的是,嶽嶽還是在“財務”上出了問題。

這天中午,張竹剛吃完工作餐,就接到了嶽嶽班主任的來電:“嶽嶽媽媽,是這樣的,嶽嶽來找我,說自己沒有錢了,我先給他墊付一些,麻煩您下周多給嶽嶽帶一些生活費吧。”張竹聽了這話,一下子從臉紅到了脖子根,她給嶽嶽那麼多錢,就是為了不讓他在學校遭遇“經濟危機”,被同學和老師看不起,可沒想到還是落了個這樣的結果。她支支吾吾地跟老師道完謝,就匆忙掛掉了電話。

周五下午,張竹將嶽嶽接回家,剛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問:“嶽嶽,媽媽給你的錢不少,你是怎麼花掉的?是不是丟了?”嶽嶽搖搖頭,回答道:“沒有啊。我給同學了。”張竹一驚,強壓著怒氣問道:“你為什麼給同學,是不是他家很困難,沒有錢吃飯?”嶽嶽又搖搖頭:“不是。我同學想買‘鋼鐵俠’,錢不夠,我就給他了。”張竹眼前一暈,差點沒動手打了嶽嶽。她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說道:“嶽嶽,你知道那是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嗎?”誰知嶽嶽竟然輕描淡寫地說:“媽媽不是說,隻要我好好學習,聽老師話,我要多少錢都不是問題嗎?咱們家有那麼多錢,給同學一點怕什麼。”張竹滿腔怒火,隻好先停止了談話。

第二天是休息日,張竹專程跑到單位一趟,照了幾張照片,拿回了家。張竹將照片拿給嶽嶽看,指著裏麵成山的資料對嶽嶽說:“孩子,這是媽媽工作的地方,媽媽要把這些資料全部看完,還要把它們整理好、輸入電腦,還要等著領導來檢查……直到所有的領導都滿意之後,媽媽才能拿到工資。並且,媽媽和爸爸掙的錢並不是很多,媽媽給你得多,是因為不希望你受苦。可爸爸和媽媽每天都在省吃儉用,舍不得花錢……所以,嶽嶽不能把錢隨便送給別的同學。”張竹又說:“從下一周開始,媽媽不能給你那麼多錢了。但是你要記住,即使錢少了,你也不能都花光,要留一點在身上,以防萬一。”“什麼萬一?”嶽嶽問。“萬一就是,比如,你有急事要給媽媽打電話,可是身上沒有錢了,你要向同學去借錢,那多不好意思呢?或者你哪天肚子疼了,要到醫務室去買一點藥,可你一點錢都沒有,怎麼買呢?”張竹苦口婆心了很久,嶽嶽才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說到底,張竹明白是自己原來的過分疼愛,讓嶽嶽養成了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習慣。她隻求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嶽嶽能慢慢改正過來。

用錢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疼愛和愧疚,是很多忙碌的媽媽慣用的一招。但實際上,錢並不能代替母愛。如果媽媽實在忙碌,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地表達自己的愛,比如在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買一個小禮物,捎一個剛出爐的比薩、蛋撻,孩子就會明白,媽媽雖然忙碌,但心中卻是很惦記自己。這樣一來,媽媽的做法也會感染孩子,讓他懂得和別人交流要用“心”,而不是隻憑金錢。

媽媽平時要以身作則,買東西不要講究奢華,不要將“要買就買好的”之類的話掛在嘴邊,也不要總買一些沒用的東西,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也會傳染給孩子。媽媽要在生活中堅持簡單、適用的原則,衣服求舒適,食物求可口,千萬別鋪張浪費。如果孩子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媽媽不要輕易滿足,而要教育孩子,不該買的東西就不要亂花錢。在這樣簡樸的環境中長大,孩子自然會去追求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如學習、愛好、特長,而不會將重心放在花錢、購物、攀比之上。

職場媽媽育子經

給孩子分配一些家務,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零花錢,這樣孩子就會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從而知道珍惜;給孩子買一個存錢罐,讓孩子了解儲蓄的重要性,並學著儲存金錢。管理金錢是一種能力,能夠控製好自己不亂花錢的孩子,才有可能掌控好自己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