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上班族媽媽省心又省力(4)(1 / 2)

比如,爺爺每天負責接晨晨放學。爺爺腿腳不大方便,接完晨晨後就需要回家歇一會。晨晨呢,卻每天都吵著讓爺爺帶他去公園玩。到了公園,爺爺剛找到一個椅子坐下,晨晨又拉著爺爺,讓他陪自己去公園的另一邊看金魚。爺爺經常被晨晨弄得兩腿生疼,回家後就要奶奶幫忙按摩。但往往是,奶奶剛給爺爺按摩一小會兒,晨晨就開始嚷道:“奶奶,我餓了,你給我做好吃的吧!”奶奶聽了,又趕忙開火給晨晨做飯。

又如,晨晨的爸爸是一個工程師,平時工作非常忙,常常要到深夜才能回家。爸爸回家後,又累又困,還沒來得及洗澡,晨晨就吵著讓爸爸陪他玩積木,玩汽車,玩雙人遊戲。爸爸拗不過晨晨,隻好陪他玩。但每次都玩到爸爸的兩眼睜不開了,晨晨還是不肯放他去睡覺。弄得晨晨的爸爸經常玩著玩著就在沙發上睡著了,上班的時候也總是沒精打采的。

這天是周末,爸爸破天荒地不用加班,便在臥室裏補覺。誰知晨晨卻一直要求將爸爸叫醒,讓他開車帶自己出去玩。媽媽聽了,對晨晨說:“爸爸很累,就讓他多睡會吧。”晨晨滿臉不高興,他雖然沒有再吵鬧,但卻開始故意在客廳裏弄出很大動靜,不是把玩具車砸在地上,就是把電視開得很大聲,再不然就使勁在地板上跺腳。媽媽有些不高興,不停地讓晨晨小聲一點,晨晨卻說:“我就是要大聲,大聲就能把爸爸吵醒,吵醒了,爸爸就能帶我出去了!”媽媽有些失望又無奈地說道:“你爸爸算是白疼你了。”

媽媽在電腦上鼓搗了一會,然後叫晨晨過來看——是一個小男孩給媽媽打了洗腳水,幫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晨晨看著那個胖嘟嘟的小男孩,笑他臉上的水滴。媽媽正色對晨晨說:“晨晨,你知道為什麼這個比你還小的小弟弟,要給媽媽打洗腳水嗎?”晨晨沒有回答。“因為他很懂事,他知道媽媽上了一天班,還要做家務,很累,所以他沒有吵著讓媽媽陪他玩,而是給媽媽打水,讓媽媽泡泡腳,舒服一些。我知道,晨晨一定比這個小弟弟還懂事,所以晨晨不會吵爸爸,而是讓爸爸好好睡覺,對嗎?”

晨晨低著頭,半天沒說話。但事實證明,晨晨聽懂了媽媽的話,他開始很小聲地說話,很輕地走路。第二天,爺爺到幼兒園接晨晨的時候,晨晨竟然不要去公園玩了,而是拉著爺爺的手,很乖地回了家。

每個孩子都有善良、懂事的本性,隻不過需要媽媽一雙慧眼適時發現,一雙巧手的精心培養,這種懂事就會顯現出來,成為孩子寶貴的品質。並且,媽媽越早去挖掘孩子懂事的一麵,這一過程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如果父母能時刻叮囑自己,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表率,那麼媽媽隻需稍加指導,孩子就會長成一副懂事的樣子。比如,看到老公很累的時候,女人多承擔一些家務,孩子就會從媽媽這裏學到為別人分擔家事;看到長輩做了自己不喜歡吃的飯菜,也要表示感謝,孩子就會學會體諒別人的辛苦;聽到別人說了對自己不好的話,不要立刻生氣,要去和對方耐心地溝通,或者置之一笑,孩子就會學會包容;看到家人很勞累,要主動詢問,盡量幫忙,孩子就會學會關心他人;在超市、商場買東西,不單純考慮自己,多想到長輩,孩子就懂得孝順……

好小孩是教出來的,媽媽初期教育得好,孩子早點懂事、聽話,以後就更容易培養出其他優秀的品質。如果孩子先形成了不懂事、不聽話的性格,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叛逆心也會越來越重,媽媽教起來也會十分費勁。

媽媽教育孩子要軟硬兼施,該溫柔則溫柔,該關愛就要關愛,在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長成一個優秀的人。當然,孩子非常難管教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吝惜嚴厲的手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管教方法不能太粗暴和太凶,否則小孩心靈會受創傷。

職場媽媽育子經

媽媽教孩子懂事,就好像我們在學習英文的時候,先弄懂了英語字母,打好了基礎,學起單詞來就會快很多。孩子懂事的話,對很多事情理解得更快、更透徹,也更有能力分辨是非。所以,媽媽要想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要讓他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不該買的東西絕不浪費金錢

上班族媽媽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經常用錢來為孩子彌補親情,希望孩子能用錢去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此來減少自己對孩子照顧頗少的愧疚感。其實,媽媽要明白,這不僅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還會養成孩子愛亂花錢的習慣。

下麵這些情景相信媽媽們並不陌生:放學之後,孩子們擠在學校門口的便利店裏,或者圍在路邊攤上,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從口袋裏掏出幾張鈔票,搶著購買零食;一個孩子跟著媽媽或爺爺奶奶逛超市,孩子顯然比大人還會“買東西”,不斷地把一些零食、玩具扔進車裏,既不看價格,也不詢問大人是否同意;媽媽帶著孩子逛商場,問孩子想要什麼,孩子指著一個價格不菲的玩具,媽媽二話不說就掏錢買下來;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攀比著誰家的汽車更好,誰穿的衣服更貴,比著比著爭執起來,其中幾個甚至掏出幾張百元大鈔來證明自己比別的孩子“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