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洗澡呢?對孩子來說,比較適宜的水溫,夏天是38℃到39℃,冬天為39℃到40℃。在成年人看來這個水溫有點低,但對孩子則正合適。孩子們也不喜歡洗澡時間過長,所以要快些洗完。孩子在洗的時候可在浴盆裏放上他喜歡的玩具讓他玩,孩子玩得高興也就忘記出來了,以後就會還想再洗。
理發的道理也一樣,隻要讓孩子感覺到愉快就可以。比如,可以找孩子要好的小朋友一塊去。附近有小朋友一起去理發時,要事先說好,待去過一兩次後,孩子就會產生競爭意識而不甘落後。當看到要好的小夥伴坐在那裏,孩子自己也就安心了。理發師也要找會給孩子理發的師傅。這樣的師傅手腳麻利,態度和氣,不易讓孩子產生反感。總之,要讓孩子理解衛生知識以及講究衛生的必要性,並引導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講究衛生說起來有很多細節可講,媽媽要教給孩子的也很多,需要謹記的原則是,一定要讓孩子在講衛生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的感覺。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媽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強製的態度,沒完沒了的催促等,都會起反作用,不管多麼努力也不會奏效。
職場媽媽育子經
教育孩子講衛生,並不是把孩子教成“小小潔癖”,隻要看見哪裏有一點不幹淨就不能忍受。這樣的做法孩子非但體會不到講衛生的好處和快樂,還有可能變得神經過敏。媽媽要和孩子一起溝通,一起用快樂的方法做事,隻有把教育寓於快樂之中的方法才是最優秀的方法。
電子遊戲?隻可以玩十分鍾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玩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室外活動是玩,玩玩具是玩,和媽媽在家裏玩遊戲是玩,對著電腦和電子產品玩遊戲也是玩。對於媽媽來說,可能前三種都比較容易接受,但一提到孩子玩電子遊戲,可能就不那麼支持了。媽媽們之所以持這樣的態度有很多方麵的原因:比如,孩子在室外玩既鍛煉了身體,又開闊了心胸,增加了人際交流;孩子在家裏玩玩具,增強了動手能力,鍛煉了大腦;和媽媽玩,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有助於孩子從媽媽那裏接收一些知識。所以這些玩的方式對孩子都是有較大益處的。但玩電子遊戲呢?久坐容易導致身體走形,對著電子產品有較大輻射,長期盯著熒幕有損視力,虛幻的電子遊戲還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說起電子遊戲,幾乎媽媽們都能立刻想到這些缺點。不過,電子遊戲還是不能完全從孩子的生活中消失的,它也有自己好的一方麵。比如,電子遊戲也能夠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鍛煉大腦和手臂反應速度;電子遊戲、網絡遊戲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組成部分,孩子有必要在這樣的娛樂過程中加深對電子產品的了解。所以,孩子適當接觸一些網絡遊戲、電子遊戲,也並非全無益處。當然,這需要媽媽加以監督,嚴格控製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好讓孩子在電子遊戲中受益的同時,減少其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傷害。
“媽媽,我可以玩一會電腦嗎?”寧寧跑過來,仰著小臉問張彤。張彤習慣性地回答了一句:“可以。你可以玩十分鍾。”“哦,太好了!”寧寧高興地揮舞著雙手,朝書房跑了過去。
張彤家的電腦從來不加密,寧寧早就學會了自己開電腦,書房的門也從來不上鎖。但寧寧卻能夠做到每次玩之前都向媽媽請示,並且隻得到了十分鍾就很滿足,這還要得益於張彤的教育。要知道,三個月前的寧寧,可是一個視網絡遊戲為最大愛好的孩子。
幾個月前,張彤回歸了職場,將接送寧寧上下學的任務拜托給了婆婆。婆婆每天把寧寧接回家之後,就開始洗衣服、做飯,弄得寧寧很無聊,隻能自己在電視、電腦前摸索。慢慢的,寧寧覺得電腦很有意思,就開始學著爸爸的樣子,在上麵點來點去,有時不會了,晚上還會問爸爸。這樣,每天下午4點放學後,寧寧都一屁股坐在電腦前,玩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奶奶覺得現在的孩子學一學電腦沒有壞處,就沒有強加幹涉。誰知,寧寧就這樣上了癮,不但晚飯常常不吃,晚上玩起來還總是忘記了睡覺時間。第二天早上,寧寧又起不來床,老師也反映他上課時精力差了很多。
張彤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就幹脆讓婆婆借口電腦壞了,不許寧寧回去再玩了。誰知這招並不太管用,很快寧寧就識破了,趁著奶奶不注意,他又會偷偷打開電腦玩。後來,張彤也想將電腦鎖起來,但她始終覺得這不是最好的辦法。考慮了幾天之後,張彤對寧寧說:“如果你答應媽媽,不玩電腦,那麼媽媽保證每天下班之後陪你玩一個小時其他的遊戲,或者是由爸爸陪你踢一個小時的足球。”寧寧沉溺於電腦遊戲,最初本來就是為了打發時間,是由於沒人陪自己,他現在聽到媽媽這樣承諾,高興極了,立刻就答應了媽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