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育子經
媽媽教育孩子愛整潔,切不可用生硬的口氣指責孩子,說這裏收拾得不整齊,那裏收拾得不好。可以在晚飯後或睡覺前,用商量的語氣:“你的東西收拾好了嗎?來,爸爸媽媽一起檢查一下。”激起孩子的興趣,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養成愛整潔的習慣。
勤洗小手,不讓蟲蟲侵犯小肚子
兒童衛生方麵的專家稱,孩子們到了各個年齡階段,自然就會做該年齡階段所能做的事。比如,兩歲半時,飯前、便後,從外麵回來,吃點心前會洗手,早上起來會刷牙,漱口;4歲時,會擤鼻涕,從外麵回來後漱口,洗臉;5歲時會梳頭,洗澡時能自己洗身體;等等。可是,看看我們周圍的孩子,有多少人能夠全部做到上述各點呢?從數量上說,恐怕是不多的。
大部分孩子是什麼樣的呢?即使已經到了三四歲,如果沒有媽媽監督叮囑,還是常常忘記洗手,或者偷懶不洗手;玩得高興就忘乎所以,隨便在地上坐,在草坪上打滾,直到弄得一身髒再回家;討厭洗頭、洗澡,聽到洗澡兩個字就逃跑,每次都要在媽媽的訓斥下極不情願地被“洗”;刷牙漱口對他們來說是件煩人的活,每次都應付一下草草了事……
孩子不講究衛生,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疾病的產生。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一旦形成,也將會給孩子的一生都帶來負麵的影響。試想,一個連個人衛生、家庭衛生都做不好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大的成就,獲得成功的人生呢?
文文的媽媽宋冰常說,她不該叫“文文”,而應該叫“爬爬”。原因不言而喻,文文很喜歡到處爬。剛學會爬,還不會走的時候,文文總是在床上興致盎然地爬來爬去;稍大一點之後,文文開始在地上爬,從客廳爬到臥室,甚至爬到廁所、廚房;現在,文文會踩凳子了,有時竟然爬到窗台上去……宋冰又擔心又生氣,可文文就是改不掉這個毛病。
除了愛爬之外,文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愛洗手。總是在地上爬來爬去,文文的衣服、手本來就很容易髒,再加上她不愛洗手,因此她就有了一個新外號“小髒文”。對於宋冰來說,最頭疼的其實還不是文文喜歡到處亂爬,而是她不講衛生,經常用髒手拿著東西吃,總有一天要吃出病來。可光靠她口頭教育,文文根本就不當回事,她總是剛爬著爬著,就像想起了什麼似的,到廚房拿一塊蛋糕吃,拿一塊水果來啃。
宋冰思來想去,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來教育文文。這天是周末,她在電腦前忙活了整整一上午。下午午睡醒來後,她將文文叫到電腦前,說給她看一個好玩的東西。宋冰打開自己做的幻燈片,是一個小姑娘,在地上爬了一會兒之後,粘了一手的塵土,接著,她手也不洗,就拿起一塊蘋果往嘴裏放。幻燈片上,小姑娘手上的土被換成了細菌,細菌隨著她的蘋果進入了嘴裏,最後到了她的肚子裏,慢慢變成了小蟲子。宋冰一邊放著幻燈片,一邊講解,文文漸漸看明白了,她嚇了一跳:“媽媽,我肚子裏是不是也有小蟲子了!媽媽我害怕!”文文捂著肚子大聲叫了起來。宋冰讓她自己害怕了一小會,以便讓她印象深刻一些,然後才安慰她道:“這樣看來,文文肚子裏的確有蟲子了。這樣吧,媽媽給你吃一些藥,能夠把你肚子裏的小蟲子趕跑。但是你要告訴媽媽,以後要不要洗手呢?”文文立刻點頭保證:“我以後再也不亂爬了,而且每次吃東西都先洗手!”宋冰滿意地點點頭:“不光是吃東西之前,上廁所之後、從外麵回來都要洗手,不然細菌也會進入肚子裏。”
孩子不愛衛生,往往是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者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表率;又或者媽媽照顧得過於周到,導致孩子一離開媽媽的照顧就不知道自己主動去做了。這就告訴媽媽們,如果希望孩子愛幹淨,就一定要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主動講究衛生的氛圍。比如,如果孩子從嬰兒期就處於幹淨的環境中,把洗手、漱口等作為遊戲的一環被反複進行訓練的話,那麼孩子自然就會養成這種習慣。因為孩子太小,媽媽照顧得過於周到,一旦長到該放手的年齡以後,突然要求孩子自己去做,就不容易養成習慣。
有的孩子可能也知道講衛生,但就是不喜歡洗澡和理發,這時媽媽要查看一下是否自己的方法不對。如果孩子曾經被強製洗澡和理發,並受到斥責時,就會有不愉快的記憶,下次就怕洗澡和理發了。害怕時又受斥責,就逐漸成為既不愛洗澡,也不愛理發的人。有時,媽媽不注意的細節,也會讓孩子討厭洗澡和理發。比如,洗澡水過熱,眼睛和鼻子裏進了水、被摁著洗頭發使肥皂水流進了眼睛裏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所不願意接受的。在理發時坐的時間太長,頭發弄到臉上很癢,被強製洗頭等,也是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的。另外,如果是孩子玩得正高興時,媽媽喊他來洗澡或理發,也會給孩子留下不愉快的回憶,使其產生排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