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抓住關鍵——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品格教育(4)(3 / 3)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活得幸福。因此,做一個樂觀、知足的人,就是擁有了最有意義的人生。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有這樣的共識:孩子無需受世人矚目,也不一定要富甲一方,但他一定要快樂。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要有一顆懂得感知幸福的心。那麼,媽媽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下麵的案例能給媽媽們一些啟發。

璐璐是一個典型的蜜罐裏長大的孩子。她從小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料下長大,吃最好的食物,穿最漂亮的衣服,玩最好的玩具。她在家裏是“唯我獨尊”的小公主,自己說一,就沒有人會說二。出門時,她也備受家人嗬護,不是有舒適的轎車坐著,就是有家人抱著,從來沒有受過行路之苦。要說“委屈”二字,璐璐更加不知道是什麼感覺——但凡跟璐璐有關的事情,家人都會按照璐璐的喜好行事。

本來,全家人都以為,這種將璐璐捧在手心裏的生活,能讓這個寶貝孩子感受到無比的幸福,但事實並非如此。媽媽陳潔發現,璐璐很少有開心大笑的時候,也沒有其他孩子看到新玩具後喜出望外的樣子。總之,她對一切愛護都是一副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樣子,並沒有分外幸福的感覺。

非但不“快樂”,璐璐還是一個很容易生氣的孩子。由於她一直生活在家人的順從和嗬護之下,因此稍微有一點事情不如其意,璐璐就會“大發雷霆”,大聲哭喊、摔東西。隻為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璐璐就在家裏挑起了三次“大戰爭”。另外,因為璐璐一直生活在很好的物質條件之中,過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日子,因而她想要的東西必須要得到,家人一旦沒有滿足,璐璐就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甚至將自己和家人隔絕開來,不理任何人,直到家人對她妥協。隨著璐璐年齡的增長,她索要的東西越來越“離譜”,有一次,她竟然要媽媽在小區空地上給自己蓋一個小型遊樂場,供自己天天玩耍。麵對這個不可能實現的無理要求,陳潔當然是一口回絕,璐璐卻為此三天都拒絕吃飯!

最近一年,陳潔覺得心力交瘁,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千方百計想給璐璐幸福,但現在的璐璐,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幸福的孩子。相反,她覺得要讓璐璐感覺到幸福,已經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情了。

幸福感從來就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如果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泡在蜜罐裏,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得到所有人的順從,那麼將來有一天他遭遇不順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感覺到挫折與委屈。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順遂和優越的物質之中,這些並不是一定能帶給人們幸福感。一個人要想保持長久的幸福感,就一定要有一顆懂得感知幸福的心態,能夠隨時從平淡、甚至逆境中,仍然保持發現、感知幸福的能力。

媽媽如何給孩子這樣一個好心態呢?首先,父母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身為父母,每天怨天尤人、愁眉苦臉,對什麼事情都呈現出一副悲觀、忍受的姿態,那麼孩子必然無法擁有一個快樂的心境。相反,他會第一時間學習到父母抱怨、擔憂的樣子,事事杞人憂天。試想,假如父母每天都以一種快樂的狀態麵對生活中的事情,凡事都能看到好的一麵,那麼孩子自然也會無形中“傳染”父母這種快樂的態度,成為一個“樂天派”孩子。

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父母也要以一種正麵的態度來對待,要勇於承擔和解決,表現出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的自信和勇氣;如果父母遇事就妥協、退縮,怨言滿天,那麼孩子的將來就會重演父母的現狀。

試想,父母結束了一天勞累的工作之後,回到家,說出“今天一天過得真充實”,或者軟塌塌地說“累死我了,什麼時候能休息”,這兩者哪樣能讓孩子保持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呢?

可見,孩子心態的形成,父母的影響占了絕大部分。身為一家的女主人,媽媽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和丈夫,無論生活中有多少不快,都要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麵對,這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職場媽媽育子經

每天早上醒來,告訴孩子陽光是燦爛的,空氣是新鮮的,新的一天是充滿希望的;每天夜幕降臨後,帶著孩子看璀璨的夜空,發現夜晚的美麗;出門則讓孩子領略世界的豐富;回家就呈現給孩子其樂融融的氛圍……幸福是一種能力,一種心態,是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