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明珠兩口子和寶貝女兒茜茜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裏剛好在播一條新聞:一個騙子謊稱自己是理財專家,承諾投資可以得到十倍的回報,騙走了一個老太太全部的50萬積蓄。老太太發現自己被騙之後,內心非常自責,還受到了兒女的數落和埋怨,傷心之下,甚至一度欲尋短見。
看著那位老太太在鏡頭前抹眼淚,明珠順口說了一句:“現在哭有什麼用?誰讓她當時不動動腦子,要真有這樣的好事,誰還會把錢存銀行啊?豈不都拿去投資了?”說完,還對著老公來了一句:“你說對吧?”兩個人“一拍即合”,說了一些關於“人老了就是腦子不太靈敏”等話。他們完全沒有注意到,茜茜竟然將這些話都聽到自己的心裏。
一天,明珠的媽媽來了,老人家一進門,就嚷嚷道:“現在可憐的孩子真多,我走天橋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背著書包蹲在地上乞討呢!我就掏出十塊錢來給了他!”明珠還沒來得及接話,茜茜就大聲喊道:“姥姥你這麼老了,懂什麼啊?那是騙子!你被騙了!人老了腦筋真是不夠用!”明珠和老太太嚇得大眼瞪小眼,怎麼都料不到茜茜會說出這樣的話。她們愣了半天,正在不知如何開口的時候,茜茜又說道:“算了,你被騙就被騙了吧!現在後悔也晚了!誰讓那個小騙子聰明!”明珠和老太太徹底“石化”了。
這天晚上,明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都睡不著,她不知道茜茜的腦子裏什麼時候被灌輸了這樣偏激的思想。有人被騙,不應該是同情被騙的人,譴責騙子嗎?怎麼反而要奚落、怪罪受傷害的人,反過來卻讚美騙子呢?她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前幾天自己和老公在看電視時的一番對話,她不由暗叫一聲“不好”,連連後悔自己說話太不注意了。
第二天晚上,明珠特意騰出一晚上的時間,跟茜茜說了半天“體己話”。她對茜茜說:“茜茜覺得,爸爸媽媽掙錢是不是很辛苦呢?”茜茜回答:“當然了,爸爸媽媽每天那麼早上班,天很黑才回家。”“那麼,假如媽媽辛辛苦苦賺的錢,被別人騙走了,茜茜說應該怪誰呢?”茜茜眨著眼睛,看了明珠半天:“媽媽小心點,不要被騙子騙了錢。”明珠趁機教育道:“沒錯,我們的確需要小心,不要輕易相信騙子,否則自己的錢就有可能被騙走。不過,假如媽媽很小心了,還是有可能被騙錢。因為騙子會想盡辦法,把別人的錢騙到自己的手中。因此,騙子是很壞的人,是不付出勞動,隻想搶占別人的勞動成果的人。我們應該首先痛恨騙子。如果有人真的被騙了,我們要同情他,不能怪他笨,而是要提醒他以後小心騙子。”頓了頓,明珠又說道:“如果有一天,茜茜被騙了,肯定會很傷心、很生氣對嗎?”茜茜想了想,點了點頭。“那麼,如果媽媽不安慰茜茜,還怪茜茜笨,茜茜是不是很委屈、很難過呢?”茜茜又想了一會,回答道:“媽媽,我明白了。騙子才是真正的壞人。我們應該討厭騙子,同情被騙的人。”
毋庸置疑,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健康的,但自己卻總在有意無意中做一些錯誤的示範,日積月累,就會給孩子造成根深蒂固的影響。這些錯誤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孩子長大之後的一些行為、人際關係等,甚至會誤導孩子走入歧途。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將孩子引到那條不正確的思想之路上去。
媽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要注意的方麵有很多。比如,在公交車上看到小偷,要不要大聲喊出來呢?從道義的角度來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出於安全考慮,媽媽就必須告訴孩子不要盲目逞英雄。比如,媽媽可以教給孩子,讓他偷偷告訴售票員,並站在售票員旁邊,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媽媽千萬不可如此嚇唬孩子:“看見這樣的事千萬不要管,更不要大聲喊,或者自己上去抓小偷的手,否則小偷就會報複你。遇到這樣的狀況,你最好躲得遠遠的……”媽媽這樣教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懦弱、怕事,常常會因為懼怕強大勢力而不敢表達自我,甚至任由自己歪曲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