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抓住關鍵——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品格教育(3)(1 / 3)

即使家中再富有,媽媽也不應該讓孩子過“不勞而獲”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會給孩子造成一種誤解,認為世界上的東西隻要自己想要就可以得到,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和艱辛。試想,孩子在這樣的思想下長大,成年之後又如何懂得拚搏奮鬥呢?那些“富不過三代”的家庭,蜜罐裏長大最終卻坐吃山空、一生潦倒的人,想必多半就是被這樣的思想毒害所致。

縱觀世界上富有的名人,也很少讓孩子泡在衣來伸手的蜜罐裏長大。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孩子,也和其他美國家庭的孩子一樣,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要承擔一部分家庭勞動,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得零用錢;李嘉誠的兒子,在上大學期間,生活費被壓縮得甚至比普通人家的孩子還要低,以致他必須打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這是因為這些名人都很“摳”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他們懂得“再富不能富孩子”的道理,懂得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意識,懂得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否則,再多的財富,恐怕也不能蔭蔽自己的後代。

職場媽媽育子經

中國有句話叫做“勞動者最光榮”。其實,這句話還可以改為“勞動者最幸福”“勞動者最富有”。無需多解釋,隻要看看,我們身邊的哪一樣東西不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呢?所以,媽媽要放手讓孩子勞動,孩子勞動能力越強,他將來擁有的也就越多。

媽媽的皺紋為誰長

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的情境: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背著書包跳上車,坐在了唯一一個座位上。沒過兩站,一個中年婦女走上來,男孩立刻招手喊道:“媽媽!媽媽!”中年婦女扭頭一看,笑容立刻爬到了臉上,投完幣就走到了男孩身邊。本以為男孩如此熱情,會立刻站起來把位子讓給媽媽坐,但他卻談笑自若地跟中年婦女說著話,一點要站起來的意思都沒有。中年婦女手中提著一個裝滿菜的袋子,就那樣一直搖搖晃晃地站著。過了兩站,司機一個急刹車,中年婦女踉蹌了一下,差點撲倒,男孩並沒有伸手扶她一把,隻是在慌亂過去之後,對著女人喊了一聲“你慢點”。

這樣的場景,想必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心酸。養育孩子一場,孩子竟然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

如果你也身為人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家中是否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周末自己在家中沒完沒了地打掃、擦拭、清洗,孩子大搖大擺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還將薯片、話梅掉得到處都是;媽媽累得氣喘籲籲,從電視前走過,孩子立刻大聲抗議:“你擋住我看電視了。”自己花費了一下午精心做了一頓晚餐,熱得滿頭大汗,滿心期待地將飯菜擺滿桌子的時候,孩子卻皺著眉頭說:“我不愛吃這個,怎麼今天沒做紅燒魚?”孩子無意中提起同學的哪件衣服很好看,你第二天立刻逛了一整天街,好不容易買到了同樣的款式,孩子回家後卻不滿意地說:“不是這個顏色的!你眼光也太差了!”

80後媽媽們,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類似的言行,或者有這種不體諒父母、不知“孝”為何意的傾向,那麼你對孩子的改造就應該立刻開始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身為母親當然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但如果一個人在小的時候不懂得孝順長輩,那麼也很難想象他長大後會心係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所以,媽媽們別再做甘心傻傻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了,這固然無私、固然偉大,但卻讓你的孩子變得自私、專橫,與優秀、善良這些品質無緣。

所以,媽媽要從現在開始,讓孩子成為一個孝順長輩的人。隻有孝順的人,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也才會懂得回報父母。也隻有這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品格健全的人,一個優秀的人。

周末,靜如帶著女兒糖糖回娘家,糖糖看見姥姥格外高興,跟在姥姥身邊玩了一天。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家後,靜如坐在沙發上小憩。突然,糖糖跑過來,伏在靜如耳邊,小聲問道:“媽媽,人老了就會長白頭發嗎?”糖糖平時很愛問問題,靜如沒有多想,隨口回答道:“是啊,人老了都會長白頭發。越老白頭發就越多。”糖糖聽了沒有回應,過了一小會兒,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靜如嚇了一跳,急忙問糖糖怎麼了。糖糖一邊喘著氣,一邊艱難地說道:“我聽同學說,她的奶奶就是白頭發越長越多,然後就死掉了!我不讓姥姥死!姥姥死了我就看不見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