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戴-劉易斯曆史性地創造紀錄,成為第一個三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人時(隻有獲過四次奧斯卡影後的凱瑟琳·赫本比他更成功),站在奧斯卡領獎台上,他依然語調平緩,開了個玩笑,“因為選我來演林肯,很遺憾斯皮爾伯格不能把這部片子拍成音樂劇。”
變色龍
讓自己消失,在影片還沒開拍前就成為角色,一直是丹尼爾·戴-劉易斯擅長的,也是他特有的習慣。他也因此被人稱為“最會演戲的演員之一”。
戴-劉易斯幾乎什麼角色都可以演,隻要他感興趣。從隻有一隻左腳可供支配的作家一下子就會變成英勇強悍的莫西幹戰士,被冤屈的愛爾蘭青年一轉身,就成了殘忍暴虐的黑幫頭目;對愛人念念不忘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情種的背麵,卻是處處留情的女性殺手……有人曾撰文專從麵相分析他的演技,認為戴-劉易斯戲路如此寬泛的原因,在於他長了一張“正剛側柔”的臉,所以才會飾演幾乎完全不同類型的角色而絲毫不讓人覺得突兀。
與戴-劉易斯拍過戲的人都知道,在片場,每個人被要求用片中角色的名字稱呼他,如果是拍攝打鬥場麵,他在幾天前就會醞釀憤怒情緒,看所有人都目光凶狠。戴-劉易斯沉浸在一個角色裏的樣子就像個可怕的瘋子。
1989年,憑借刻畫愛爾蘭藝術家兼作家克裏斯蒂·布朗生平故事的電影《我的左腳》,丹尼爾·戴-劉易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從那以來,他的“表演方法論”一直被傳為佳話。
影片中,患先天腦麻痹的克裏斯蒂·布朗能用左腳夾起一枚針再放下,劉易斯練習數周後輕而易舉地完成了這個動作。1993年,為體驗《因父之名》中主人公身陷囹圄的感受,他把自己禁閉在一個牢房般的環境長達數月。1997年,在出演《拳擊手》前,他竟在美國前輕量級拳擊冠軍巴利·麥克奎根手下受訓長達一年半。2002年,在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苦苦哀求下,他才同意出演《紐約黑幫》為了演好殺人不眨眼的屠夫比爾,除了操練屠夫的基本功,他還在片場反複聽以“髒話連篇”出名的饒舌歌手痞子阿姆的音樂專輯,好讓自己始終處於“侵略”狀態中。
在2007年的《血色將至》中,戴-劉易斯飾演的石油大亨丹尼爾是個粗魯、獨斷、不可一世的人。於是戴-劉易斯也變成了這樣一個人,那段時間裏,常常在和他人爭吵時,他根本不管別人在說什麼,隻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嗓門、加快自己的語速,自說自話般的要將自己的氣勢壓倒他人。因為丹尼爾一開始是個銀礦礦工,戴-劉易斯還花了兩年時間學習1900年左右加利福尼亞礦業史的知識,並對當年淘金者們使用的一切工具和技藝了如指掌。
《丹佛郵報》在《血色將至》上映之後曾熱情洋溢的讚美道,“如果丹尼爾·戴-劉易斯沒有贏得奧斯卡影帝,那我們要改寫對於‘演技’的定義,他的演出與此前任何偉大的表演都不同—他更偉大!”
隻是這種偉大並不多見。戴-劉易斯的妻子瑞貝卡·米勒在懷孕的時候寫了一本小說《個人速度》,主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你的人生或許會突然加速,也可能會戛然而止。而對於戴-劉易斯來說,告別了林肯,他又回到隱居的速度裏。他不在好萊塢,但好萊塢永遠有他的傳說。
不得不看的5部影片
丹尼爾·戴—劉易斯屬於那種特別愛惜自己羽毛的演員,
挑片子挑的厲害,近十年隻演了5部電影,連《林肯》都差點辭演。
接下來他可能會息影5年,不過大叔的片子都經得起反複觀看。
林肯
故事耳熟能詳,美國總統林肯如何在南北戰爭期間解放黑奴。片子基調和斯皮爾伯格近期的幾部作品一樣,工整但毫無激情。丹尼爾·戴-劉易斯再一次奉獻了“活靈活現”的表演,簡直讓林肯重生。毫無懸念,他憑借此片第三次獲得奧斯卡影帝。
傑克和露絲的情歌
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妻子麗貝卡·米勒編劇、導演的影片。故事講述傑克和十六歲的女兒羅斯居住在一個渺無人煙的小島上,因為傑克希望藉此可以遠離繁囂,完全隔絕世俗對女兒的影響,但顯然這樣的生活不能長久。故事關於崇尚環保和世外桃源,但也有戀童癖和亂倫等勁爆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