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第四編 自然療法,讓我活了下來(1)(3 / 3)

但腐乳的缺點也是明顯的:鹽分太高。所以,我隻能“一點點”而已。

煮“八寶粥”有學問。

“血糯米、薏仁米、白扁豆”,這三樣要先行動。把它們洗淨後,用淨水浸兩小時,讓它們充分膨脹,然後再煮。煮到半熟時放板栗、生薑、紅棗;煮到八成熟時再放山藥和百合,直至燉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種黏糊糊狀。如果八樣食物一股腦兒一齊煮,那就會成“隔生粥”——“你我分明”,爛的太爛,生的太生,很難享用。

我服用了自製的“八寶粥”,3天後,症狀大大改善,繼續1周,症狀基本消失。我高興地告訴許多朋友,讓他們分享我的“飲食治病治十分”的體會。

古人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養精益氣。”我理解這段話,一是說每類食物對人體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五穀是養命的,五果是幫助消化的,五畜是起補益作用的,五菜是充實身體的;二是說各類食物要“混吃”,才能互補,才能夠“養精益氣”。

少林寺果林老和尚,現年103歲,仙風道骨。精神矍鑠,聲如洪鍾,健步如飛,貌似60開外。有人求長壽之道,師父說:“每日一碗十穀健康粥。”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的主食是多穀雜糧飯,至於其中的具體內容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組合的。比如說,睡眠差時加點小米和蓮心;大便幹燥時放些麥片和紅薯;想換換口味時摻些花生和赤豆。反正是豐富多彩,以補充每日新陳代謝所需之酵素。

媒體以《衛生部副部長的午飯》為標題,報道了我國衛生部一位官員的 Nüre

午飯:一點蔬菜,半個紅薯,一些水果,一碗小米粥。當我看到這些內容時,就在揣摩這位記者的用意,不會是宣傳我國高級幹部生活的節儉,也不會是明示中國官員作風的廉潔,其真正的目的可能是用衛生部副部長的健康午餐,喚起那些在大魚大肉麵前大快朵頤的不健康意識。記者是換一種方式在規勸中國的老百姓:注意飲食的健康,警惕病從口入!

又一媒體報道了科學家新發現的3種抗癌食品:豆類、堅果和燕麥,因為這些食品中含有可以抵製腫瘤生長的天然成分。

倫敦大學的科學家說,他們在小扁豆和豌豆中也發現了這種成分。這類食品中富含能夠抑製磷酸肌醇3-激酶的物質,而促使腫瘤生長的正是這種酶。

科學家從這一發現中得到的啟發是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研製新型的抗癌藥物。

這一信息對普通人來說,可以此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防病於未然。

而對已經患病的人,看到這則消息,則是欣喜如狂。因為我們又多了5枚打仗的子彈。作戰時,充足的裝備力量總比“彈盡糧絕”好啊!

我認真地將所有的抗癌蔬菜梳理了一下,發現針對“乳腺癌”的確實不少,其中最讓人怦然心動的要數西蘭花。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它屬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的吲哚類(植物激素)具有對致癌物質的解毒功效。但是,對西蘭花的烹調方法,國外專家的說法卻是大相徑庭,就像對“臥室床頭的位置”:A專家說應朝南;B專家卻說要朝北;C專家又說該朝東南。莫衷一是,簡直讓人無法操作。

日本專家說,抗癌成分之一的吲哚類是水溶性的,如果采用水煮或者燉的烹調方法,大約一半都會流失到湯汁中去。不加水的烹調方法是最好的,建議用微波爐烹調。

美國《讀者文摘》刊登的科學家意見卻是要吃不經微波爐處理的西蘭花,因微波照射可使西蘭花含有的抗癌物質損失97%。

像這樣矛盾的說法,我幹脆避開,而用他們兩者都可以接受的“不加水的烹調方法”——用隔水蒸的方法。

有一種調料叫咖喱,居然有阻止乳腺癌擴散的作用。

我緊緊地抓住這一信息,仔細探討:它是商家的廣告語,還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原來,關於咖喱的這個了不起的判斷是世界抗衰老協會主席羅伯特·高德曼博士在其一本專著中公布的。

全球第一篇關於咖喱的藥用價值的研究文章發表於1970年,到現在為止,在醫學文獻檢索係統上已有1 700篇文章。可以說,咖喱的藥用價值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咖喱可以抵禦感冒。一位印度醫生說,流感很難在印度流行,就是因為人們天天吃咖喱,把流感消滅在了萌芽狀態。另外,印度的老年癡呆發病率遠低於其他國家,也與咖喱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