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可強求出痧
刮痧時以出痧為度,但不可強求出痧。隻要刮至皮膚毛孔清晰可見,無論出痧與否,都會起到平衡陰陽、舒通經絡、暢達氣血的功能。室溫低時不易出痧;血瘀之證、實證、熱證容易出痧;虛證、某些寒證、肥胖症或服激素類藥物後均不易出痧。對於不容易出痧的病症和部位,隻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確,就有治療效果。片麵追求出痧而過分刮拭,不僅消耗正氣,還可造成軟組織損傷。
4.刮拭手法與時間
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時,每個部位一般刮拭時間在3~5分鍾;用補刮手法刮拭每個部位時間為5~10分鍾。通常一個患者,應選3~5個部位刮拭。體弱年邁、兒童、特別緊張怕痛的患者宜用補法刮拭。施術者應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麵色、表情及全身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病情重、病灶深但體質好或疼痛性疾病患者,刮痧宜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刮拭;病情輕、病灶淺但體質較差的患者,宜用補法。冬季或天氣寒冷時刮痧時間宜稍長,夏季或天氣熱時刮痧時間宜縮短;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再次進行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日,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一般3~5次為1個療程。凡肌肉豐滿處(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橫麵(薄麵、厚麵均可)刮拭,一些關節處、手腳指部、頭麵部等肌肉較少、凹凸較多處宜用刮痧板棱角刮拭。
5.刮痧後去油補水
刮拭完畢後,應用醫用棉球擦淨患者身上的刮痧油,並讓患者穿上衣服後休息一會兒;若是麵部刮痧,患者半小時後方可到室外活動;刮痧後患者宜飲一杯淡的糖鹽水,以利於新陳代謝,補充津液,促進排毒。
6.刮痧時限與療程
刮痧時限與療程應根據不同疾病之間的性質及患者體質狀況等因素靈活掌握。一般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以患者能耐受或出痧為度。在刮痧治療時,汗孔開泄,為了有利於扶正祛邪、防止耗散正氣,或祛邪而不傷正,每次刮治時間以20~25分鍾為宜。初次治療時間不宜過長、手法不宜太重,不可一味片麵強求出痧。第二次間隔5~7日後或患處無痛感時再實施,直到原處清平無斑塊,病症自然就痊愈了。通常連續治療7~10次為1個療程,間隔10日再進行下一個療程。刮拭完成2個療程仍無效者,應進一步檢查,必要時改用其他療法。
刮痧禁忌,不容忽視
(1)患有重度的心髒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髒病出現腎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的腹部、全身重度水腫者,禁忌刮痧。
(2)大血管顯現處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開血管用點按輕手法刮拭。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的患者,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拭,用輕手法。
(3)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需慎刮(即隻能用輕手法刮拭,不要求出痧)。
(4)皮膚高度過敏,皮膚病如皮膚上破損潰瘍、瘡頭,新鮮或未愈合的傷口,或外傷骨折處禁刮。
(5)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即隻能用輕手法刮拭)。
(6)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7)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處及前後二陰、肚臍(神闕穴)處禁刮。
(8)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頸部禁用刮痧。
(9)對尿瀦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輕力揉按為準。
(10)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11)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麵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12)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為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病。
四法結合,祛病保健康
你知道嗎?病可以被小小的艾炷或艾條“灸去”,也可以被自己的雙手“揉去”,可以被小小的罐子“拔去”,還可以被小小的刮痧板“刮去”。艾灸、按摩、拔罐、刮痧這些中醫經絡療法不用吃藥,不用打針,更不用開刀,還沒有什麼不良反應,而且操作起來簡單,許多常見病短時間內就會有比較顯著的療效。下麵,讓我們看看這四種中醫經絡療法在防病治病中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