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航MH370的調查和追問:起點,而不是終點
熱點
作者:魏一平
3月17日,馬來西亞民眾在吉隆坡為失聯航班MH370 上的全體人員祈福
17天的等待與煎熬,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幻滅,到此結束。3月24日22點,當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讀完聲明匆匆離開時,現場所有的人似乎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擊中,陷入了短暫而令人窒息的痛苦、沉寂。我們為逝者默哀,與家屬同悲。
馬政府承諾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進一步的分析依據和事實細節。事已至此,繼續追問,查清事實,公布真相,既是對死者負責任的祭奠,也是對生者唯一的寄托。
回看MH370失聯之後的17天,有三個關鍵的轉折點:
第一個是3月13日,飛機失聯第6天,《華爾街日報》披露,發動機製造商羅羅公司的數據顯示,MH370的發動機運轉了5個小時,而非此前馬方一直猜測的起飛後40多分鍾。這一消息基本終結了前幾天一直在馬越交界海域的搜尋行動,在那片水深隻有40~60米的海域,幾十艘艦船和飛機輪番出動,連續幾天都沒有發現這架60多米長、重達200噸的龐然大物,本身就令人疑惑。MH370的飛行半徑大大延伸,搜救工作基本又重歸於零。
其實,MH370失聯後的第二天,就有消息透露說,馬來西亞軍方雷達曾監測到有飛行物飛越馬來半島,往馬六甲海峽飛去。但是,馬方遲遲不肯確認,隻說有可能是MH370。隨後公布的信息解答了這一疑惑,MH370折返飛越馬來半島,並非是亂飛,而是沿著既有的航標線路飛行,這就是為什麼馬軍方有些委屈地解釋說“覺得飛行物沒有惡意就沒加注意”的原因。
第二個是3月15日,飛機失聯第8天,馬來西亞總理召開發布會,宣布MH370最後一次與衛星聯係是在3月8日早上8點11分,並據此公布了飛機可能最後失聯的兩條走廊。對於搜尋工作來說,這是一次最關鍵的轉折,它以數學計算這種最無可置疑的方式,基本確認了飛機可能存在的地點。雖然這兩條走廊地帶非常廣闊,但畢竟衛星數據計算這種新方式帶來了希望。
除了地點之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也開始陸續釋放,比如飛機的飛行高度有過巨大變化,斷續的雷達數據顯示其航線經過策劃,通訊係統的關閉是人為主動。這些信息最終指向一點,即飛機失聯並非遭遇天氣、機械故障等突發情況,而是具備專業駕駛技術的人員實施的有預謀的劫機行為。發布會還沒結束,馬來西亞警方就已經抵達機長的家中進行搜查。雖然馬方嘴上說對機上乘客啟動全麵調查,但通過前期假護照事件的初步篩查,應該已經基本確認,除了正副機長,MH370上並沒有掌握專業駕駛技術的潛在劫機者。
第三個轉折點在3月20日,負責南走廊搜尋的澳大利亞宣布發現疑似飛機殘骸。由於前期不斷出現信息混雜與矛盾,客觀上降低了這條信息的可信性,很多人甚至等待著被馬來西亞再次否認。但是,澳方公布的信息有兩個關鍵點極具價值,第一是發現地點與南部搜尋走廊高度吻合;第二是在非商業航道上很少會看到長達24米的龐大漂浮物。政府之間的信息分享當然不會全部公開,但很快中國就派出了伊爾-76這樣的大塊頭軍機長途跋涉去搜尋,可以想象澳方和馬方必然提供了確信度較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