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佇立”走進師生的心田
觀點參考
作者:陸國傑
任校長十多年來,我走了好幾所學校。根據各校人文曆史、地理位置、師生素質、學校文化等的差異,我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和完善。但有一件小事,我一直在堅持,那就是每天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師生進校,風雨無阻,十年如是。在學校門口,晨迎師生,每天都有值日行政、教師;維持秩序保障安全,自有學校門衛、保安。作為一名校長,有必要天天站立在校門口嗎?天天站在這兒,會給師生、家長、來往路人留下怎樣的印象?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監督還是服務?我在思考中行走,在行走中思考。
1.佇立是一種樹立。在做教研員時,我常常聽到一些教師對校長頗有微詞:“豆大的校長,真把自己當個官,每天姍姍來遲,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算個什麼事兒!”“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從做校長那天起,我就天天提早到校,站在校門口,讓學校所有的師生員工、家長、路人見到我,讓他們知道我不是一個把自己當官的校長,不是一個隨意作息的校長,更不是一個隻會坐在辦公室裏裝腔作勢、發號施令的人。站立在門口,我滿麵春風地笑迎師生,為自己和學校樹立了正直、和善、積極、向上的陽光形象,釋放出尊重、關愛等濃濃的正能量。
2.佇立是一種守衛。雖然我站立的本意並非監督教師、學生的行為,但我每日的身先士卒,躬身而立,給師生做了垂範,加上平時在師生中形成的威信,師生見到我,自然會因為敬畏,而改掉諸如教師進門不下車、學生進門奔跑等不良的習慣。因此,每日的佇立,成了我對校園考勤製度的守衛,躬身相迎的儀表成了我對校園文明禮儀的守衛。教師見到我,在真誠的彼此問候後,會主動關注身邊經過的孩子,以更飽滿的笑容投入一天的工作;學生見到我,會主動向我問好,主動彎腰撿起腳邊的雜物,主動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同學。
3.佇立是一種讀懂。每天站在學校門口,以一顆平靜的心和一雙安寧的眼睛迎接師生,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數星星”的人。美國有個學區要求校長要認識全校80%的孩子,認識孩子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而我們學校有3000多名學生,“星星”這麼多,我天天數著並分析著他們:一個穿戴整齊或邋遢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家庭和監護人?一個彬彬有禮或不懂禮貌的孩子,受過教師、家長怎樣的教育?一個胖乎乎或精精瘦的孩子,有怎樣的生活習慣?一個常常昂首挺胸或總是垂首低眉的孩子會有怎樣的個性或心情?我也在讀著家長。因為交通易堵,同時也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我校呼籲家長將孩子接送到崗口。但每天仍會有少許家長出現在校門口,替孩子拎著書包,陪孩子一直走到校門口,才三步一回頭走開的,看得出,他們是不放心孩子又不想放手的家長;孩子背著書包走來,家長遠遠地跟著,目送小小的孩子走入校園深處的,是愛孩子、也懂得教育的家長;拿著書本、紅領巾或早飯,追著孩子呼喊的家長,不是家裏有特殊情況,就是生活作息習慣不好的。自然,我也在觀察教師。滿麵笑容,步履輕鬆的,是熱愛校園、熱愛工作的;自信從容、胸有成竹的,想必已做好充分準備,以良好的狀態迎接一天的開始;總是匆匆忙忙,憂心忡忡走進校園的,是生活習慣使然,還是家中有了特殊狀況?而那步履拖遝、神情萎靡的教師,是身體不適還是有畏難情緒?在沉靜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讀懂,才能及時了解師生的工作狀態,適時地處理問題,解決困難,真正貼近、關心師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