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育在快樂遊戲中美麗綻放(2 / 2)

2.小組創美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發現美、感受美,是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除了個人創美外,我也積極在班裏推動小組創美。將每四名學生編為一個小組,當一個小組按照規則賺取了資金後,每名組員的銀行賬戶上都可以獲得同樣額度的資金。小組與每名組員就這樣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大家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共同進步。這裏我嚐試引入了遊戲機製。林林總總的遊戲之所以讓孩子們癡迷,就在於每個遊戲都會有從易到難的過關升級機製,孩子們從中可以持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刺激他們不斷前行。初中階段的孩子有著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也很喜歡競賽激勵。在與同伴的良性競爭中,他們容易爆發出更加持久的工作動力、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識。所以,我借鑒了孩子們熱衷的“植物大戰僵屍”遊戲中的某些元素,通過組間評價、模擬升級等方式,將遊戲模式與小組創美有機結合起來。

小組創美的內容與個人創美有所區別,那些需要小組共同完成的任務、有利於促進組員之間交流合作的任務等,都可以作為組間創美競賽的指標。各小組每周接受考核一次,過關則給予獎勵。獎勵方式也較為新穎,例如,小組四人認真維護環境衛生整潔並得到年級檢查全A即可獲得五個“小太陽”。每10個“小太陽”就可升級兌換為一朵“太陽花”、一口“水井”或一個“灑水壺”。擁有10朵“太陽花”並配有一口“水井”和一個“灑水壺”的小組,就可升級兌換一棵“生命樹”。有了“生命樹”之後,每贏得10個“小太陽”就可兌換一個“生命果”。每一個“生命果”可以為小組兌換10元錢,這就意味著組內每名成員的銀行賬戶上都可以存入10元錢。孩子們在享受過關升級、存錢理財的快樂遊戲中,懂得了人與人合作共贏的重要,學會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班級麵貌也為之一新。

三、在愛意濃濃的氛圍裏積累孩子們對美的信仰

人性美的背後是愛的力量。在美育工作中培育孩子們的愛美之心,除了需要實踐養成外,還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愛,用愛支撐他們對人性之美的信仰。但愛不是一兩次就能建立的,它需要一個常態化的過程,需要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營造。在我的班上,我嚐試著從為孩子們過生日開始。

生日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日,是表達愛、營造愛、收獲愛的好機會,也是讓愛在師生間傳遞的好載體。我在辦公桌上貼了一張表格,上麵是全班所有孩子的生日。對於每一個孩子的生日,我都會在前一天精心設計一下。在他不經意間,讓全班一起給他唱生日歌;讓全班學生為他製作一張賀卡,上麵寫著所有人的祝福;讓孩子們輪流給他擁抱或跟他握手,祝他生日快樂。同時,我也會送上祝福,或是一首歌,或是一句話,或是一點小禮物。對於在節假日過生日的同學,我會在放假前一起慶祝。有一次,一個當天過生日的孩子跑到我辦公桌旁,激動地說:“卞老師,謝謝您!我以前在學校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一種得到愛的感覺。”隨著活動的深入,孩子們自己組建了慶生團隊,自主設計安排過生日的形式和流程,如增設遊戲環節,加強師生間互動,並有人負責拍照,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和開心的回憶。而所有的這些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株健康快樂的幼苗,隻要我們輔之以積極向上,健康的土壤和水分,不斷強化他們的優點,來蓋過他們的缺點時,他們都最終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作為老師和班主任,我對此深信不疑。我始終相信,孩子們是純真善良的,是活潑可愛的,也是需要教育引導的,而美育就是不斷賦予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最好土壤和水分。如果我們能教育引導孩子們真正理解美、相信美,學會欣賞美,善於創造美,孩子們就會很快樂、很幸福,我們也會很快樂、很幸福。

(作者單位:北京市十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