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學校建設的六個“還原”(1 / 2)

幸福學校建設的六個“還原”

獨家策劃

作者:柯中明

8年前,我與戴校長相識在北師大校長班;7年前,我第一次走進戴校長管理的淮安市實小;3年前,我加入了戴校長組織的“幸福教育”聯盟……隨著時間的推移,戴校長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由“同學”“校長”逐步向“兄長”漸變;淮安市實小則由“學校中的航空母艦”“名校”向“幸福樂園”漸變。這種漸變過程在我心底沒有一點轉軌的振蕩,一切的變化都在不知不覺中。戴校長有何魅力,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改變呢?他那平易近人的形象,他那淵博的學術素養,他那對教育本真的追求……這一切都是答案。

與他交往的過程,其實是我澄清教育價值的過程,是端正我辦學思想的過程,也是指引我在教育之路上邁步前行的過程。校長,核心的辦學使命就是讓學校還原本真。

回歸教育的本源,回歸教育的本真狀態,把學校辦成一所真正讓師生幸福的樂園,我認為要實現六個“還原”。

一、還原學校,讓其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閑暇”之地

學校是傳播知識,傳遞智慧的場所。對於學校本真意義的理解,我特別推崇“閑暇”!在希臘語境中,學校的詞意就是閑暇。古典時期的“閑暇”,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文明概念。古希臘人有了“閑暇”就到“學校”去,他們在“學校”裏“求知”,完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普遍性觀察,對文明和曆史做批判性的反思。觀察和反思,成為“學校”生活的基本方式。他們還在“學校”裏“娛樂”,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在他們的“娛樂”中誕生。自由的公民們正是從充滿激情的體育競賽中,感受到他們才是神和英雄的傳人。

師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心智能力;師生必須有充足的實踐去鍛煉、娛樂,才能完成思想的升華。他們在這樣的“閑暇”之地,身心是自由的,是幸福的!這樣的學校是自由的、閑暇的、平等的、博愛的、友善的、真誠的、求真的、唯美的。

二、還原校長,讓其成為一個尊重生命的“文化”符號

校長對於一所有高遠追求的學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與戴校長相處過程中,我也時刻思考著校長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到底在何方。在實踐中,我總是在追求一種理想的、自然的教育境界。我如同農夫,細心照料著這些茁壯成長的幼苗,不辭辛勞,雖苦也甜。孩子就如同莊稼,春華秋實,自然而快樂地生長著。在我的校園裏,不需要激素、膨脹劑、助長劑,需要的是農家肥,需要的是自然的陽光、雨露。在日常工作中,我引領著我的團隊“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去”(葉聖陶),這樣的目的就是讓教育的價值、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結果真正落實到教育的原點上來——教育即自然生長(盧梭)。

說到這裏,我認為幸福學校的校長不是端坐辦公室裏,不是在文山會海裏,不是在推杯換盞中,而是行走在校園裏,潛行在課堂中。校長,就是一個流動的、尊重師生生命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