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辦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學校(1 / 2)

辦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獨家策劃

作者:戴銅

人的幸福與教育有著非常重大而密切的關係。人類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主要源於教育,差異程度既與受教育的多少有關,更與受教育的質量有關。在百姓心中,好學校的標準或許並不複雜,如好的環境、好的條件、好的教師、好的質量等。真正意義的學校,不僅關注學生和教師當下的快樂學習與幸福工作,而且重視學生和教師人生幸福所必需的幸福觀念、幸福品質和幸福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辦一所真正意義的學校,既是學校教育的崇高使命,也是每一位教育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認識與理解

我們認為,真正意義的學校教育,要以人的終生幸福為發展目標。兒童在豐富多元的校園生活中,興趣得到激發,習慣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提升,個性得以張揚,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獲得鮮活的、真實的生命成長;教師在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實踐中,體麵而有尊嚴地學習、生活,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和工作熱情,體現職業的價值,享受職業的幸福,實現人生的意義;同時,學校教育的“幸福源”能輻射到家庭,彌漫到社區,浸潤到職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幸福。

真正意義的學校教育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它把“促進人的幸福”作為學校核心的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教育目標,它把“做幸福的人”作為學校教育的終極追求;作為一種教育實踐,它把“做幸福的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行為方式;作為一種教育生活,它把“幸福地做教育”作為學校生活的應然狀態。實踐真正意義的學校教育,必須堅持“科學、人本、開放、創新”的學校管理,促進“全員、全麵、自主、個性”的師生發展,提升“普惠、公平、優質、獨特”的教育品質,實現“健康、快樂、成功、幸福”的教育理想。

二、實踐與探索

實踐真正意義的學校教育,必須努力追求和實現學校教育對人生幸福的積極意義——學校成為精神的依托。學校成為師生心靈向往、流連忘返、沒齒難忘的地方;教師成為幸福的使者,既能體麵而有尊嚴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又能在實踐中體現自我的職業價值與人生意義;兒童成為最好的自己,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富有個性地發展,充滿幸福地生活;教育成為人類的“福源”,學校成為讓人幸福的地方。

1.幸福教育,成為事業的永恒追求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學校教育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社會事業,承擔著樹人、富民、強國的神聖使命。我們必須擔當起“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辦幸福教育,建幸福學校,當幸福老師,育幸福學生,努力探索真正意義的學校教育的實踐路徑和實施策略。

我們繼承“兒童本位”的辦學傳統,踐行“人本和諧”的管理理念,探索“幸福教育”的實踐方略;一切工作都以服務人的發展、成就人的幸福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突出“人”的主體地位,滿足“人”的合理需求,服務“人”的個性發展,豐富“人”的幸福感受;讓每一位教師都享受職業的幸福,每一個兒童都擁有成長的快樂。我們還積極承擔學校教育的社會責任,努力踐行“辦好一所學校,成就一方孩子,造福一方百姓,促進一方文明”的教育理想。

2.人本管理,成就教師的職業幸福

教師是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其職業生活是否幸福,直接關乎其人生的幸福,更影響學生當下和未來的幸福。我們通過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開展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校本培訓,引導教師堅守職業道德,豐厚文化素養,優化知識結構,豐富教育智慧,提升專業品位,讓專業培訓成為教師“最好的福利”;我們堅持人文關懷,為教師營造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建設高度認同的製度環境,創設愉悅和諧的心理環境,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體現教師的個體價值,提升教師的歸屬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我們堅持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尊重教師的自身權益,突出教師的主人地位,信任教師的工作能力,尊重教師的人格勞動,激發教師的創新熱情,豐富教師的職業體驗;我們堅持客觀公正、有效激勵,通過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發展功能,激發全體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的職業感受;我們堅持尊重個性、成就自我,尊重教師的興趣愛好,發展教師的個性特長,讓教師在自己的“強項”中展示風采,體驗個性發展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