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第二章9 遠離疾病,讓青春更富色彩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迎來了身體和心理發育的又一高峰,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青春期疾病也隨之攀升,因此,青少年要遠離疾病的困擾,讓青春更富色彩。
青春期因為生理和心理變化,也是一個有麻煩的時期。有些疾病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注意預防可減少發生。
1.近視眼
近視眼多在青春期開始時發生與加重。因為這時大多青少年在上小學高年級,用眼多。若不注意用眼衛生,則容易發生近視眼。
2.貧血
貧血是青春期青少年常見的疾病,多為缺鐵性貧血。比較輕的貧血可無任何感覺;中度以上的貧血可以看到臉色有些蒼白或發黃,可有食欲不振、無精神、頭暈無力、活動後心慌氣喘等症狀。除了檢查確診外,應在飲食上注意,多吃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動物血、牛奶、雞蛋、牛肉、羊肉和新鮮綠葉蔬菜及水果等。嚴重貧血者還要在醫生指導下服一些補鐵藥物。
3.缺鈣
我國居民普遍缺鈣,青少年正在長身體階段,更易缺鈣。長期缺鈣,不僅對健康有害,而且影響身體素質。中小學生發生的骨折,雖起因為碰撞、摔傷,但缺鈣是重要因素。因此,青春期的青少年要注意補鈣。補鈣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服什麼鈣片之類的藥物,而是靠飲食補鈣,其中喝牛奶、飲豆漿是最好的補鈣方法。
4.神經衰弱
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高中生均可發生。造成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學習負擔過重,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業,頻繁的考試;精神壓力大,使大腦持久地處於緊張狀態;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缺少文娛活動,導致神經衰弱的發生;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受到挫折、患有疾病等,也是造成神經衰弱的誘因。針對上述原因進行糾正和治療,可以恢複健康。
5.青春期高血壓
此症在青春期發病率不高,但有少數青少年的血壓高於正常值,成為“青春發育期高血壓”。多發生在14~20歲處於性成熟期的青少年中。一般認為這種高血壓是暫時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到成年可恢複正常。但在高血壓期間,亦應對症治療,以防發展。
6.齲齒
學齡前後、小學生、中學生的齲齒發生率是最高的。主要是這一時期不注意口腔衛生所引起,如晚上不刷牙,隻在早晨刷;飯後或吃東西後不漱口;晚上、睡前愛吃水果糖、餅幹、巧克力等甜食。已患齲齒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否則“小洞不補,大洞難堵”,整個牙齒會報廢的!
7.痤瘡
痤瘡是青春期常有的一種皮膚病,輕者不必治療,隻需注意衛生,重者需治療。千萬不可用手去擠壓、摳它,否則易感染或留下疤痕;也不可經常用手去摸。可用溫水或硫黃皂清洗;飲食上不要吃辛辣食物、喝酒和吃油膩太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水。
以上這些是青春期比較容易發生的疾病,了解和掌握防治知識,有利於學習和身體健康。
著名的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曾有一句名言:“青春時種下什麼老年時就會收獲什麼。”醫學家和哲學家諾勒斯也說過:“99%的人生下來是健康的,但由於種種社會環境、條件和個人的不良行為而害病。”因此,青春期的健康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青春期健康會為壯年、老年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到老年,就不會收獲健康帶來長命百歲。因此,青少年要注意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健康度過青春期,為創造美好的未來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