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第二章9 三焦:人體健康的總指揮
華佗說:“三焦者,總領五髒、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 雖然文字古奧,但對三焦的這段闡述倒是通俗易懂。
?三焦就是裝載全部髒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個人的體腔。古人將三焦分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它就像是一場婚禮的司儀,一台晚會的導演,一個協會的秘書長,一個工程的總指揮。它使得各個髒腑間能夠相互合作,步調一致,同心同德為身體服務。對於它的具體形狀,現代有的醫家把它等同於淋巴係統、內分泌係統以及組織間隙、微循環等,但都不能涵蓋三焦實際的功用。按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解釋,三焦是調動運化人體元氣的器官,它更像是一個財務總管,負責合理的分配使用全身的氣血和能量。簡而言之,三焦有兩大主要功用:通調水道和運化水穀。
三焦在治療疾病上屢見奇功:
有一位中年婦女,因與丈夫吵架後突然右耳轟鳴不止、晝夜不休,無法入睡,於是求助一位老中醫。老中醫本欲在太衝穴施針以瀉肝火,但此穴用手掐毫無痛覺,老中醫判斷其肝火已上巔頂,針“太衝”已鞭長莫及,便用三棱針在頭頂“百會”附近連刺三下,中年婦女頓覺頭目清爽,但耳鳴依舊。於是老中醫沿三焦經從“角孫”至“翳風”到“天牖”一路刮痧,出紫痧多而厚,刮至“天牖”時,耳鳴驟然停止。
三焦經既有如此功效,那麼我們對三焦經又有多少了解呢?
三焦經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簡稱, 起於無名指尺側端(關衝穴),向上沿無名指尺側至手腕背麵,上行尺骨、橈骨之間,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於胸中,散絡心包,穿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
三焦經的終止點叫絲竹空,正好在我們長魚尾紋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很多女士最易長斑,所以刺激三焦經是可以防止長斑和減少魚尾紋的。這條經繞著耳朵轉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說是通治了,耳聾、耳鳴、耳痛都可刺激本經穴位得到緩解。這條經從脖子側後方,下行至肩膀小腸經的前麵,所以和小腸經合治肩膀痛,還能治療頸部淋巴炎、甲狀腺腫等發生在頸部的疾病。由於順肩膀而下行到臂後側,所以又可治療肩周炎,再下行通過肘臂,腕子,那麼網球肘、腱鞘炎也都是三焦經的適應證。
此外三焦經還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功效: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液門可以治口幹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