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2 越細碎的食物越補氣血(1 / 1)

第八篇第二章2 越細碎的食物越補氣血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消化係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完成的。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都必須先在消化道內經過,被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後,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使各個髒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身體的生長。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這種分解過程稱為“消化”。

消化道對食物的消化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消化道肌肉的收縮活動,將食物磨碎,並使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斷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進,這種方式稱為“機械化消化”;另一種是通過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種酶,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充分化學分解,使之成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這種消化方式稱為“化學性消化”。在正常情況下,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是同時進行,互相配合的。

兩種消化的目的都是將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順利通過消化道的黏膜進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質隻能通過糞便排出。西醫的營養學裏有一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即使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這種方法是在不能吃飯的重症病人配鼻飼營養液時常用到的。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

所以說,隻有胃、腸功能正常,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轉變成血液,源源不斷地供給全身的每一個器官,而當胃、腸的功能開始減弱,我們就應該往胃、腸輸送液體或糊狀的營養物資,這樣才能很快地消化、吸收,使這些營養物質直接生成血,反過來又滋養胃腸,幫助虛弱的胃、腸起死回生。

所以,在喂養嬰兒或者大病初愈、久病體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需要補養腸胃時,都應該多吃細碎的食物,這樣才能加快氣血的生成以及身體的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