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鍛煉,要因人因地製宜,如身體較弱的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病不宜外出者,可在室內鍛煉,做強身按摩、導引、練氣功、保健功、在陽台上打太極拳等;凡是身體好者都應積極到戶外鍛煉,如長跑、競走、武術、滑冰、滑雪、做健身操、打球、冬泳等。少年兒童可選擇跳繩、踢毽、跳橡皮筋、做遊戲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冬泳,這是一項融空氣浴、日光浴、冷水浴為一體的鍛煉方式,當肌膚受到冷空氣、冷水的刺激後,會急劇地收縮,隨後又擴張,皮膚變得潮紅。請莫小覷這一現象,它是極好的血管體操,對改善和增強血管的彈性,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能提高中樞神經係統對體溫的調節功能,抵禦寒冷的侵襲;還可使造血機能得到加強,預防貧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鍛煉時要注重自我保健,冬天早晨外出鍛煉,以太陽出升後為宜;不要在寒潮過境時的大風、雨雪、大霧中鍛煉。冬季鍛煉要注意預防感冒、凍傷,尤其是中老年人、兒童不要在冰雪路滑的場地上跑步、玩耍,以免摔傷和發生骨折。鍛煉前應做好準備活動,活動肢體,以防止肌肉、筋腱拉傷和關節扭傷。開始鍛煉時不可脫衣服,待運動至身上暖和時再脫去厚衣服,運動後要及時穿上,如內衣被出汗浸濕應更換衣服。外出活動時應戴帽子、耳套和手套,以防皮膚凍傷。
4.科學飲食、正確進補
冬季飲食上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元代營養學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指出冬氣寒,宜食以熱性治其寒。主張進熱食,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故多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麻雀蛋、木耳、龜等食物。不可食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鮮蔬菜。冬季飲食宜少鹹增苦,以養心氣。因為冬季腎水正旺,鹹屬水,心屬火,多食鹹味則助水克火,令心受病。心屬苦味,多食苦味之品,以保心腎相交。
冬是腎主令之時,要順應腎主閉藏,藏精及冬至後陽氣萌生的自然規律,適度地冬令進補,可滋養五髒,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以促使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抵抗力,起到預防開春瘟疫流行的作用。
進補者應根據機體的陰陽盛衰、虛實寒熱,因人而補。如偏於陽虛者,以羊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宜,可起到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效。偏陰虛者,以食鴨肉、鵝肉為好。鴨肉性甘寒、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作用。鵝肉性味甘平,鮮嫩鬆軟,清香不膩。